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qiɑng
羌(卷名:民族)
  从殷商时期到现代活动在中国西部的民族名。它的名称据东汉应劭《风俗通》解释说:“羌,……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现代学者认为,这反映了羌人最初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因而得名。《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所载的“羌氐”,常常连用或分用、混用。研究者一般认为,羌、氐同源而异派,也有人认为是两个族。
  羌的来源,据《后汉书·西羌传》说:“出自三苗”,曾被舜帝放逐。这系神话,可供参考,但不足为据。有史可考的,最早见于殷商时的早骨卜辞。甲骨文的羌字有:等写法。据甲骨文记载,殷商时的羌又叫“羌方”,有两大部落,一个是“北羌”,一个是“马羌”。他们活动的地域甚大,大体在今甘肃省的大部和陕西省的西部。羌人和商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坏时常发生战争。公元前16世纪的商汤时,据《诗经》记载:“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说明羌人已臣服于商朝。商朝派羌人为他们放牧牲畜、打猎、种地,服多种劳役。到商朝晚期的武乙时,羌商关系破裂,武乙准备用“五族”的力量去征伐羌人,可见羌人势力甚为强大。 到商朝文丁时, 双方的关系又归和好。羌人向商朝进贡。
  羌人为姜姓,与姬姓的周人有密切的关系。大约在夏朝末期,他们与在今陕西、甘肃一带活动着的周人部落世代通婚,周人首领古公亶父的妻子叫姜女,是羌人第一位嫁给周人的女子,后人称为“太姜”。后来周太王和周武王娶的都是姜姓女子。羌人与周人结成了部落联盟。商末时,商朝奴隶主统治阶级腐朽已极。周武王联合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反抗商朝统治的起义战争,约在公元前11世纪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王大封诸侯,在异姓诸侯中,以姜姓贵族最多,齐(今山东北部)、许(今河南许昌东)、申(今陕西、山西之间)、吕(今河南南阳西)、纪(今山东寿光)、向(今安徽怀远)、州(今山东安丘)、鄣(今山东东平)、厉(今湖北随县)等都是姜姓的羌人封国。齐、许、申、吕等国是羌人中最早进入中原地区的,接受华夏文化最早,也最早同化于华夏族。
  战国时,羌人活动在河、湟地区,即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一带(主要在今青海境内),过着以游猎为主的相当原始的生活。秦厉共公时(前476~前443),羌人爰剑被秦朝抓去作了奴隶,学得了农牧生产知识,后来逃到河湟,教会羌人放养牲畜、种田农作,受到拥戴,羌人推举他当了首领。羌人称奴隶为“无弋”,所以他被称为无弋爰剑,是有历史记载的羌人的第一位领袖。从爰剑起,实行了世袭制,他的子孙都是首领。秦献公时(前384~前362),秦朝势力迅速扩张,武力进到渭水源头。羌人畏惧,爰剑的孙子卬便带领他的部落向西迁去数千里,与诸羌隔绝不相往来。这是史载羌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其后,子孙繁衍,各自为部落,有牦牛种越巂羌(今四川西昌东南)、白马种广汉羌(今四川西部)、参狼种武都羌(今甘肃武威)等部。爰剑的曾孙忍和舞仍留湟中,人口逐渐兴旺。
  秦始皇统一中国及其以后一段时期,没有向西用兵,羌人得到更大繁息。两汉时,羌人有了更大发展,爰剑子孙发展后分为 150部。此外还有属于别部的先零、当煎、牢姐等多部,大多分布在今青海与甘肃西部。另有发羌、唐旄等部,分布在今西藏地区。它们与后来的吐蕃、藏族在族源上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婼羌,分布在今新疆天山之南。婼羌以西还有葱茈羌、白马羌、黄牛羌,他们分布的地区很广。冉、部落的一些氐羌人,分布在岷江上游即今四川西北部一带。羌人大多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汉初,匈奴强大,羌人臣属于匈奴。汉景帝时(前156~前141),爰剑玄孙研所属的留何部归附汉朝,被内迁安置在狄道、安故、临洮、氐道、羌道等县(均在今甘肃西南部)。汉武帝时,汉朝势力进到河、湟地区,将羌人赶往西边;筑令居塞(今甘肃兰州附近),隔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系。元鼎五年(前112)几十万羌人联合匈奴反叛,围攻枹罕(今甘肃临夏),汉朝派将军李息击平,随即设护羌校尉,治临羌(今西宁市以西),兼管民政和军务,总管有关羌人事务。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先零羌联台诸羌准备反叛,汉朝将军义渠安国召来羌人首领40多人尽行杀戮,同时杀害羌人1000多。羌人怨怒,围攻金城(今兰州)等地,汉朝派赵充国领兵6万击平。赵充国随即在湟水一带屯田,监管羌人。元帝时,爰剑第18世孙烧当部势力强大,联合诸羌进攻陇西,被汉朝击平。王莽时,占湟水以西羌人地方设置西海郡。王莽失败后,羌人又将此地收复回去。
  东汉初,汉朝恢复设置护羌校尉,管理羌人事宜。建武十—年(公元35),先零羌反叛,汉朝派马援击平,随即将该部内迁,安置在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均在今甘肃南)。此后,或因反叛被平息后的迁徙,或因归附的迁徙,东汉王朝将羌人的许多部迁入内地,安置在三辅(今陕西渭水流域一带)、汉阳(今甘肃天水一带)、安定(今甘肃镇原一带)和北地(今宁夏吴忠西南)、土郡(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西河(今内蒙古离石)等地。他们被称为“东羌”。留居河、湟—带的,称作“西羌”。内迁的羌人与汉人杂居,一方面受到汉族比较先进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族统治阶级更加直接的民族压迫。
  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对羌人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他们把羌人看作“禽兽”,掠夺羌人的游牧地,强占羌人为奴隶,蹂躏羌人妇女,勒索、抢掠羌人的财产等等,激起羌人多次起义,致使羌人起义成为东汉时期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其中大规模的起义有三次,第一次从安帝永初元年(107)起,历时十几年,东汉王朝集兵力 20多万,耗军费240余亿;第二次从永和元年(136)起,历时 9年,朝廷集兵力10万,耗军费80亿;第三次从延熹二年(159)起,历时11年,朝廷耗军费44亿。这三次起义虽然都被统治阶级镇压下去,但其影响深远,直到两晋时,统治阶级还在总结东汉羌人起义留下的教训。
  魏晋时,羌人和匈奴、鲜卑、羯、氐等族入居内地,“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晋朝的江统曾以著名的《徙戎论》上书皇帝,提出把内地诸羌迁回他们原来在河湟一带的住地,但未被采纳。十六国时,烧当羌部的姚苌于384年在渭北牧地起兵,称万年秦王,改元白雀,是为后秦。后秦第二代皇帝姚兴,是一个颇有作为的人,他先后击灭前秦、后凉两国,拥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成为西方的一大强国,他提倡俭约,车马无金玉装饰;提倡儒学;选贤任能,重用人才;在长安设律学,培养司法人员,还亲自参加审案,一时号称狱“无冤滞”;并下令释放在灾荒中自卖为奴的人为良民百姓。后秦传到第三代后,于417年被东晋灭亡。从西晋末至十六国,羌人与匈奴、鲜卑、羯、氐等族人民曾经掀起多次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起义,失败后,散居各地,于是更多的羌人在内地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逐渐以经营农耕为主,很多人成为编户之民,加速了羌人的封建化。经过南北朝时期,这些入居内地的羌人主要被汉族所同化。到4世纪初(西晋末),在青海地区出现了吐谷浑国,是一个以鲜卑人统治的、辖有部分羌人居民的国家。670年被吐蕃所灭。他们—部分同化于吐蕃族、汉族之中,—部分可能演化为后来的土族。此外,南北朝时还有几支羌人,一支叫宕昌羌,居住在今甘肃洮河及白龙江流域,可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曾臣属北魏,564年被北周所灭。一支叫邓至羌,又叫白水羌,居住在今甘肃文县至四川松潘一带,其发展水平与宕昌羌相似,臣属于北魏,554年被西魏所灭。这两部羌人后来大多同化于汉族。一支叫白兰羌,居住在今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曾向北周朝贡,7世纪初为吐蕃所并。
  隋唐时,党项羌兴起。他们于南北朝时居住在今青海东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一带,经营畜牧业。唐初,由于受到吐蕃的压迫, 迁徙到今甘肃、宁夏、 陕北一带。各部无君长,无法令,不相统一,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后来归附唐朝。唐朝在其地设置了羁縻州,以其首领任都督、刺史等职,皆世袭。后来又有一部分人因为同样原因内迁至夏州(今陕西横山)等地。他们以牲畜和畜产品与汉族贸易,交换粮食、丝、布等。宋、辽时,辽国为联合党项羌反宋,封党项羌首领赵继迁为夏国王。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继迁孙元昊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就是西夏。最盛时拥有22个州,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他们照汉族一般种地农耕,仿汉族官制,读汉族书,用汉族法令,加速了自身的封建化,建立起封建社会。并自制文字,即西夏文。1227年被蒙古成吉思汗所灭。他们逐惭同化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此后,中国北方基本上不再见羌人活动,只有岷江上游,即今四川西北部还比较集中地存在一部分羌人。
  岷江上游部羌人,系战国及其以后时期从河湟一带迁去的羌人与当地原有居民融合而成的。两汉时这里的氐羌人的部落总称冉、。唐宋时封建王朝在这里设羁縻府州。元朝开始在这里实行土司制度,明朝时得以普通推行。土司制比原来的羁縻府州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王朝与羌族地区的联系。土司制度下的经济基本上是封建领主经济,土地属土司所有。土司、土舍、大头人是封建农奴主阶级的代表,被剥削阶级是农奴和家内奴隶。羌人以农业为主,明末清初时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他们曾经以各种方式进行过多次反抗土司统治的斗争。清乾隆时,在羌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为流官。至道光时,基本上完成了“改土归流”。随着“改土归流”的完成,土地成为私有,封建地主经济逐渐代替了封建领主经济,这是历史的进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地主对农民日益加深的剥削、压迫,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羌族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而土司制度的某些残余,也一直存在到建国初期。
  参考书目
 《后汉书·西羌传》卷八十七,中华书局,北京,1982。
 《晋书·姚兴传》,中华书局,北京,197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