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艾略特,G. |
释义 | Ailüete 艾略特,G.(卷名:外国文学) George Eliot (1819~1880) 英国女小说家。原名玛丽·安·埃文斯。1819年11月22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奇尔弗斯科顿附近的乡村。父亲年轻时当过木匠,后来是庄园主的代理人,政治观点保守。艾略特于1828至1835年先后在两所女子寄宿学校就读,笃信福音教,热衷于慈善事业。她学会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外语,熟悉《圣经》和大量宗教、文学著作,并涉猎天文、地质、数学、昆虫等各类科学。1836年母亲去世,她辍学为父亲管家。1841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了自由思想家、缎带商查尔斯·布雷一家及布雷的姻亲海纳尔一家。查尔斯·海纳尔的著作《基督教起源的调查》(1838)很快地转变了她的宗教信仰。1842年初她宣布不再去教堂,不信上帝,但她仍深切理解、同情一切虔诚的宗教感情,这也成了她作品的基调。 1844年初开始翻译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于1846年匿名发表,在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名噪一时。以后又翻译了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文》。1850年担任《威斯敏斯特评论》副编辑,与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过从甚密,并认识了刘易斯和克罗斯。 乔治·亨利·刘易斯是著作家和评论家,对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都有研究,写过《歌德传》。她和刘易斯志趣相投,后与他公开同居。1854年7月她翻译的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以真名出版。同月,与刘易斯去德国。她的哥哥姐姐同她断绝往来,朋友也对她疏远,她则甘愿承受她严肃抉择的后果。她们共同生活了24年,她的稿酬一直用以帮助刘易斯扶养他在瑞士的三个儿子和他的离异的妻子。 她在德国时开始翻译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回国后译完(未发表);还为刘易斯翻译了《歌德传》中的大量引文,并为《威斯敏斯特评论》写专栏文章,所写的书评中已包含了她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认识和理论。 1856年秋起,在刘易斯的鼓励下,她开始小说创作,写了3部回忆早年家乡生活的中篇小说,1858年结为一集名为《教区生活场景》出版,署名乔治·艾略特。她开始在创作中实践自己的小说理论,忠实表现平凡人物的生活,唤起人们的同情,在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中别开生面,引起文学界普遍的重视。 1859至1876年,她创作7部长篇小说。一般将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小说描写19世纪初期单纯质朴的乡村生活;后期小说内容复杂,采用了重大的历史、政治、社会题材。但她的创作思想前后一致,作品具有哲理性,又富有幽默感。她在作品中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对人们有深厚的同情,在道德上的判断却是严厉的。她的写作手法发展了属于现代小说特征的心理分析。 《亚当·比德》(1859)具有荷兰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平凡恬静的表面之下,蕴积着发生在普通人心灵深处的暴风雨。木匠亚当·比德爱着农家女海蒂,而海蒂好虚荣,被地主的少爷、军官亚瑟·道尼桑诱奸。她在寻找亚瑟的途中分娩,杀死婴儿,因杀婴罪被捕,判处流放。通过海蒂的悲剧,亚当痛切认识到人生的复杂与艰难,产生了博爱的思想。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细致入微,作者娴熟地使用方言,并写出了真诚的宗教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是关于磨坊主塔利弗的子女托姆与麦琪的故事,写他们在父亲破产后逐渐疏远,最后在被洪水淹死前和解。作者突出了高尚的感情。前半部关于托姆与麦琪两人童年生活的描写,在英国文学中最为出色。 《织工马南》(1861)写马南曾受好友诬陷,对人丧失了信任,通过金币失窃、收养迷途孤女的事件,重又体会到了人生的温暖和同情。 1860年乔治·艾略特游览佛罗伦萨时决定以15世纪意大利宗教改革为背景写一部历史小说,后以《罗慕拉》为名于1862至1863年出版。但对它的反应却远不及她的其他小说。而其中关于提托由于利己主义泛滥而堕落的过程却写得极为深刻。她的另一部作品《菲利克斯·霍尔特》(1866)写1832年选举中的动乱,其中关于特兰桑姆太太的悲剧写得十分成功。《但尼尔·狄隆达》(1876)是唯一一部写当代生活,并以英国都市和欧洲为背景的小说。这部小说以犹太复国为主题,一般认为写得不成功,而小说中对葛安陀琳性格的分析显示了艾略特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奇》(1871~1872)普遍认为是她的代表作,小说围绕两个想为社会造福的青年在婚姻、事业上的失败,全面勾划了一幅英国地方生活的画面。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重复等手法,使“社会挫败人”这一主题异常鲜明。她不相信资产阶级竞选对社会的改革作用,她强调的是个人的高尚道德对周围人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艾略特的小说中有大段的议论,但并不给人以抽象说教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她笔下的人物并不公式化,大多有比较复杂的性格,而且性格的发展、人物的思想动机、行为和效果的分析都有可靠的心理和社会依据,人物形象逼真,他们所处的环境也真实典型。她对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非常重视。她的细腻的心理分析影响了许多作家,如托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戴·赫·劳伦斯和马塞尔·普鲁斯特等。 她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诗剧《西班牙吉卜赛》及一些诗与散文。 1878年刘易斯病逝。1880年5月她与比她小十几岁的约翰·克罗斯正式结婚。1880年12月22日于伦敦逝世。 参考书目 J.Bennett, George Eliot, Her Mind and Her Art, London,1954. Gordon S.Haight, George Eliot, A Biography, London,197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