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都江堰
释义 Dujiangyan
都江堰(卷名:土木工程)
Dujiang Weir
  中国著名古代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中国四川省灌县岷江中游。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兴建(约公元前256~前251年),后代屡经扩建。
  都江堰枢纽工程由分水导流工程、溢流排沙工程和引水口工程组成。它利用岷江江心洲布置分水鱼嘴堤,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在鱼嘴上游布置了百丈堤,鱼嘴两侧建有金刚堤,并建有将内江水排往外江的侧向溢流排沙工程:平水槽、飞沙堰以及具有护岸溢流功能的人字堤。鱼嘴以左,内江水流由这些导流和溢洪排沙工程控制,并经宝瓶口流向川西平原。
  宝瓶口形如瓶口,是引水通道,用以控制内江流量。飞沙堰在鱼嘴堤的中部,是内江分洪减沙入外江的工程,长约180米,是由竹笼装石砌成的低堰。汛期内江水挟沙从堰顶溢入外江,水过大时能将飞沙堰冲垮,保证灌区不成灾。外江是岷江的主流,设有江安堰、石牛堰和黑石堰,是江安河、沙沟河和黑石河三大干渠引水口。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十分合理,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内、外两江的水流量(见图)。


  都江堰建成后,在堰上立三石人作水则,把石人的肩、足作为水位上下的标准,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尺。都江堰附近的河底常易被河砾、卵石充填淤高,每年都必须断流淘挖。李冰父子还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和“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
  都江堰建成后,不仅使川西平原广开稻田,而且使岷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灌溉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经历代治理,灌区逐步扩大,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就包括成都平原13个县。目前总的受益地区有温江、乐山、绵阳、内江地区27县、市,总灌溉面积已达800余万亩。(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