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隐球菌病
释义 yinqiujunbing
隐球菌病(卷名:现代医学)
cryptococcosis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使用二性霉素B治疗之后,病死率已降至40%左右。隐球菌侵犯肺部多不引起明显症状,侵犯皮肤可引起溃疡。1894~1895年间,德国病理学家O.布瑟和皮科医生A.布施克均报道过此病,故本病也称为布瑟-布施克二氏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中国各地也有散在发生,尤以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较为多见。新型隐球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鸽粪干燥后,菌仍可存活2~3年。此菌混于尘埃中,若被人吸入,可引起肺隐球菌病(大部可以自愈),亦可引起慢性系统性的皮肤或脑膜感染,需积极治疗。若病人合并有慢性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本病也可以全身播散,形成急性感染,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依发病部位而异。①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隐球菌对神经有亲和性,最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初起时常有头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以前头部及颞部为重,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尔尼希氏征和布鲁金斯基氏征阳性。常因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视网膜渗出而出现弱视、复视、斜视、眼球震颤及瞳孔扩大等。常有厌食、体重下降、吞咽困难、进行性衰竭直至死亡。脑脊液压力可增高到700mm水柱,患者呈半昏迷状态,偶有癫痫发作。病程持续数月至数年,若不治疗则常死亡。本病不易诊断,常与其他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相混淆,必须注意鉴别。脑脊液中查到真菌或其抗原可以确诊。②肺隐球菌病。多无症状,偶然发现。常为孤立结节,左肺下部有2~7cm直径大小。亦可呈弥散性肺炎性浸润或广泛的支气管周围浸润。③皮肤隐球菌病。常伴有系统性感染,初为痤疮样损害,以后坏死,形成圆形小溃疡,内有棕红色脓液;亦有的初起时为硬丘疹,以后变溃疡,或表现为脓疱、皮下脓肿等。粘膜损害常由血行播散而来,或自皮肤病损扩展而成,可为结节、肉芽肿或慢性溃疡。④骨隐球菌病。约10%的隐球菌病有骨损害,常伴疼痛、肿胀,可达数月之久。
  本病可以血行播散至任何组织,但较少见。
  诊断    应用墨汁涂片在高倍显微镜下,从脑脊液、痰液或组织中找到带有荚膜的隐球菌,即可确诊,但鉴定病原体须作培养。病理组织用特殊染色,如粘蛋白卡红染色、乌洛托品银染色等均可查到隐球菌。许多学者着重研究新型隐球菌荚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原性,以求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此病;也有的着重研究隐球菌的亲源关系。
  治疗  对隐球菌脑膜炎的神经症状需对症处理,并给以抗真菌药物,用二性霉素B静脉点滴,合并口服5氟胞嘧啶效果较好。试用氟康唑静脉或口服给药有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