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陇剧
释义 longju
陇剧(卷名:戏曲 曲艺)
  戏曲剧种。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一驴驮”。它的形成至早不超过清道光、咸丰年间。环县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一生从事陇东道情的改革活动,制定并改进了道情的音乐及声腔,增添了四弦、笛呐和水梆子(梆铃)等乐器,对道情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此后道情唱腔又发展为东南西北 4路,其中许元章、耿颢贤、史学杰、敬廷玺等艺人,便是各路唱腔的著名代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运用道情形式编演街头剧进行宣传活动。1949年以后开展了对道情音乐的搜集整理活动。1958年建立了专业队伍,从事道情艺术全面的发掘、改革和提高工作,为皮影戏向舞台剧的演变创造了条件。1959年大型古典戏曲《枫洛池》的编演,使陇东道情从实践上具备了较完整的舞台艺术规模,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同年年底定名为陇剧,并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
  陇剧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结构体制。曲调为徵调式。在同一调式下,又分伤音与欢音两大类。伤音曲调柔婉缠绵,适于抒发愁苦悲怨的感情;欢音曲调活泼跳荡,长于表现喜悦欢快的情绪。板式有还阳板、慢板、弹板、飞板、新板、紧板、散板、二六板以及耍孩、喝音子、采音子等,另外还有一部分陇东民歌和道曲类的曲牌体唱腔。陇剧的演唱方式比较自由,曲调流畅,节奏明快,近似说唱。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唱时称嘛簧,嘛簧悠长婉转,韵味浓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构成陇剧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乐器有陇胡、渔鼓等。陇剧表演风格细腻,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与传神。长于“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表演动作吸取了皮影造型的侧身美,如侧身掩面摇晃的啼哭状,侧坐侧立的大侧面形象。旦脚头饰的化妆也采用了皮影人物高髻燕尾的造型,同时仿照敦煌壁画中唐代妇女的发式,设计制做成多种独特的发髻式样。舞台道具也保留着皮影砌末的雕镂花纹风格。陇东道情原有的传统剧目约有一、二百种。搬上舞台的作品以古典陇剧《枫洛池》为代表。《枫洛池》是以清代作家朱佐朝的传奇《渔家乐》为蓝本,重新构思创作而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