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颈椎病
释义 jingzhuibing
颈椎病(卷名:现代医学)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椎间盘变性引起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60岁以后却降低。多因脊神经根受压,表现向下放射到臂部的感觉异常。
  椎骨之间的解剖和生理  脊柱由24块椎骨及骶骨、尾骨组成。两个椎骨之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连结:椎体间关节(椎间盘)是微动关节,椎间关节(关节突关节)是动关节。椎间盘是胎儿期脊索的残留,由外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椎间关节,颈部者关节囊松弛,胸部者紧张,腰部者增厚。
  青年期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楚;成年期早期的椎间盘,其基质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粘多糖减少,髓核的纤维成分增多,与水的结合性能减退;老年期的椎间盘,其髓核几乎变为胶原样结构,椎间盘的弹性消退,不能吸收震荡,而且椎间隙变狭窄。这种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退行变化属于生理性改变,但如果超越范围就成为病理性改变。
  病理变化  椎间盘变性多先出现在脊柱前凸和活动范围较大的部位,如下部颈椎、下部胸椎、下部腰椎和腰骶部,发生于颈椎者称颈椎病。
  在早期,椎间盘变性的程度因部位不同而异,受应力较大的部位变性严重。纤维环变性后可出现裂隙,髓核受压可穿过裂隙向外突出,并引起症状,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此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多在30~45岁之间。容易发生于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腰椎和颈椎,而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较腰椎者少见。颈椎椎间盘突出多与外伤有关,急性发病。髓核突向后外方时,若压迫神经根,则出现神经根受累症状,若向后方呈中心性突出,则压迫颈段脊髓而引起后果严重的四肢瘫痪。
  椎间盘变性后,抗张力和抗压力的性能减退,两椎骨间出现不稳(不稳期)现象,容易因受外力而损伤。椎间盘受到压力时,往往向四周膨出。纤维环附着于椎体的部位出现牵拉性骨质增生。椎间关节由于椎骨间的不稳而活动度增大,其关节囊松弛,直立位时其上一椎体的下关节面向下滑移呈过伸现象(过伸期),出现半脱位,椎骨间的不稳程度更加严重。椎间关节半脱位,使椎间孔间隙狭窄,其中的神经根受挤压而出现症状。随着变性程度的加重,椎间盘向四周膨出更加明显,椎体间隙狭窄(狭窄期),骨质增生明显;椎间关节变性亦加重而有明显骨质增生。此时,椎骨间的稳定性反而增强,不易出现急性症状,但由于骨质增生而椎管狭窄(包括椎间孔狭窄),脊髓或神经根受挤压而出现症状。骨刺突向侧方时,可压迫椎动脉。若骨质增生发展缓慢,增大程度不大,未压挤脊髓或神经根时,并不出现症状,但此时可因其他因素,如椎间盘膨出突然增大或受到轻微外伤,而出现症状。
  临床类型  颈椎间盘变性后,出现椎骨间不稳,容易发生颈部劳损症状,称为劳损性颈椎病。邻近神经根受累时,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受累时,称为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受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时,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者,称为交感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因椎间盘变性突出或骨刺形成,颈神经根受压出现颈肩臂痛的综合征,发病率最高,占全部颈椎病的60%以上。以颈5~6及颈6~7间最多见。
  发病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逐渐颈痛,早起时较严重,疼痛部位在颈后,疼痛可放射至枕部、前额部、肩胛部和一侧上肢。有时上肢有感觉异常、无力感以及动作笨拙。颈部活动受限,颈活动时或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急性发病时疼痛较剧烈,沿受累神经根走行,呈烧灼样、刀刺样、触电样或针刺样疼痛。颈部呈不同程度的僵硬,有肌紧张,甚至呈痛性斜颈畸形。重压头顶部或牵拉患侧上肢时,症状加重。下部颈椎棘突和棘突旁以及颈部侧方椎间孔部有压痛,并有放射痛。因受累神经不同,临床症状和体症各异。①颈4~5椎间盘病变,颈5神经根受累。疼痛经肩部向上臂外侧、前臂桡侧放射到腕,有麻木感,手部感觉无异常。肩关节外展力量减弱,肩部外侧可有感觉减退区。②颈6椎间盘病变,颈6脊神经根受累。疼痛经肩部向上臂外侧、前臂桡侧放射到拇指和食指,并有麻木感。前臂桡侧和拇指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屈肘力量减弱,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侧肩胛骨内缘上部常有疼痛和压痛。③颈6~7椎间盘病变,颈7神经根受累。疼痛经肩部向上臂外侧和前臂放射到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有麻木感。伸肘力量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腕及伸指肌力可减弱,患侧肩胛骨内缘中部可有疼痛及压痛。④颈71椎间盘病变,颈8神经根受累。麻痛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放射到无名指和小指。上肢腱反射正常,手的内在肌肌力减弱,患侧肩胛骨内缘下部疼痛、压痛。前胸部亦可疼痛,胸大肌有压痛。颈椎X射线照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变小,甚至反张,椎间盘边缘部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椎间孔缩窄;伸屈位可见椎骨间不稳,前后移动程度增大。
  脊髓型颈椎病  突出物(如骨刺和膨出的椎间盘或肥厚的黄韧带)压迫脊髓所引起的以四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为特征的综合征,约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症状繁多,既有脊髓受累症状,也可有神经根受累症状。急性发病多因轻微外伤而发生四肢瘫痪或一侧上下肢偏瘫。一般发病缓慢。最初,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感、麻木、发僵、行路困难;继之,一侧或两侧手麻木、无力、不灵活、持物易脱落。有时先出现上肢症状。而后出现下肢症状。躯干部常有紧束感。严重者上下肢痉挛,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困难。颈部活动多无明显限制。病损节段神经根支配的上肢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病损水平以下的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髌阵挛和踝阵挛阴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如手的霍夫曼氏征(检查者托住患者的手,使其腕关节稍背屈,以自己的中指、食指夹住其中指,以拇指急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则其拇指及中指出现屈曲动作)和足的罗索利莫氏征(轻叩趾基底部或将趾推向足背,则足趾跖曲),巴宾斯基氏征(轻划足底外缘则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分开)和查多克氏征(刺激外踝下部则拇趾伸直)等阴性。可有感觉减退区,但分布各异,对估计病损节段水平并无重要意义。奎肯斯泰特氏试验可呈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质较正常值增高,但不超过100mg%。CT检查能观察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的程度,脊髓造影能确定脊髓受压梗阻部位,磁共振检查能显示脊髓受压的影像。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特征。颈椎间盘变性时,不但能影响躯体神经,亦能直接或反射性地影响交感神经,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与神经症很难鉴别。此症多表现为主观症状,体症很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偏头痛、后头痛;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眼球胀感、眼球后疼痛、视力减退甚至丧失;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说话无力,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流涕或鼻干,咽部异物感;面部麻木,易出汗或干燥;两腿发软,行路迟缓,肢体肿胀麻木;心律失常,胸前疼痛,血压增高;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霍纳氏征阳性),或瞳孔扩大并眼裂变宽,重压头顶时,症状加重,牵拉头时症状减轻。颈交感神经封闭或颈硬膜外封闭能使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椎动脉型颈椎病  因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所引起。椎间盘变性后,椎动脉可受到骨刺的挤压,椎动脉又可因椎骨间不稳而扭曲或痉挛,从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发作性眩晕、复视、眼球震颤;有时恶心、呕吐、耳鸣甚至耳聋;下肢突然无力而猝倒;意识往往清楚。症状多在头颈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生。有时出现肢体麻木、一过性瘫痪和发作性昏迷。椎动脉造影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  适当限制颈部活动,使颈部休息,多能使症状减退。疼痛轻者可用软围领,疼痛剧烈者往往需用颈支架保护。颌枕带间断颈牵引,能消除肌紧张,解除神经受压,缓解疼痛(见牵引)。但有时牵引却使症状加重。物理治疗能使症状减轻、消退,配合主动肌肉锻炼效果更好,肌肉锻炼不但可防止肌萎缩,而且可增强肌力,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并防止症状再出现。推拿按摩治疗有时能得到奇特的效果,但对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无益宜慎重。针灸、药物和封闭疗法对解除症状都有良好的作用。上述综合性治疗,对约90%以上的颈椎病病人都有效。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病变在不稳期和过伸期的病例,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良好。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椎管十分狭窄,适于后路手术,先行广泛椎板切除术以解除脊髓受压,再行不稳节段椎体间融合术。有人主张从后路行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而不再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良好。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钩突部骨刺较大者,可采用侧前路手术,切除钩突骨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