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颜元
释义 Yan Yuan
颜元(1635~1704)(卷名:哲学)

  中国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河北)博野人。
  生平和著作  颜元生于明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出身农民家庭。19岁中秀才,后在村塾教书,一生不仕,靠教书、行医为生,晚年主持漳州学院。颜元少年时曾学炼丹,想当神仙,后又习武。24岁时潜心王学,仰慕古圣贤,名其斋曰“思古斋”。26岁转信程朱理学,立“道统龛”,供奉周、孔、程、朱,34岁发现《家礼》不合古制,认识到程朱、陆王之学,实非正务,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改其“思古斋”为“习斋”,力务实习实行之学,并以习斋为号。颜元的著作主要有《四存编》(《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存治编》)、《四书正误》和《朱子语类评》等,收录在王灏所刊《畿辅丛书》中的《颜李丛书》和北京四存学会所印《颜李丛书》中,其中《四存编》有中华书局1957年标点本。
  经世致用  颜元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激烈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所提倡的静坐诵读,空谈性命,不务实际。强调实学、实习、实行、实用。通过习行,以达到致用,是颜元学术的最大特色。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理在气中”,是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他在《存性编》中说:“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认为气、理是统一的,但气是第一性的,是基础;理是第二性的,是气之理。在《四书正误》中认为,此理只能在事物之中,不能在事物之上。他把求知识和修养德性的方法归结为不断的“实学”、“实习”、“实行”,并以日常生活的经验来作具体论证,有把实践作为认识基础的思想倾向。
  义与利的统一  与哲学上的“理在气中”观点相一致,在伦理学上,颜元强调义利统一。他对“道不外饮食男女”这一命题深表赞同,说“行其日用饮食即道之所在”。颜元还肯定男女之情是人的“真情至性”,这是对佛教禁欲主义的有力批判。颜元坚持“义”与“利”统一的观点,批判把 “义”与“利” 对立起来的错误。宋儒特别推崇汉儒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颜元批判说:“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乎……这‘不谋’、‘不计’两字,便是老无、释空之根。”他主张“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指责理学家否认功利、空谈心性是“空寂”,是“腐儒”。他认为,人的活动的根本特征就是谋利计功,道德只存在于人的实事实功之中,并且只有通过实事实功才能表现出来。道德修养必须坚持“身心一致加功”,既要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又要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他认为“习行”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们只有在习行中才能够迁善改过,锻炼“性情气量”,提高道德品质。在他看来,理学家把道德修养归结为读书、静坐的做法,是“率古今之文字,食天下之神智”,只能把人变成“弱人、病人、无用人”。颜元还认为,人们应当把修德和立业统一起来,做一个有德、有行、有艺的人。为此,就要立下宏大志愿,做到“千万人中不见有己,千万人中不忘有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转世之人”,而“不要为世转之人”。
  政治观点  在政治上,颜元针对清朝初年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复井田”、“复封建”、“复学校”的三大主张。所谓“复井田”,即恢复古代的“井田制”。颜元看到当时土地兼并的严重性,企图在“井田”形式下实行均田,以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天地间田,宜天地间人共享之”的土地原则。所谓“复封建”,即恢复古代的分封制,从历史的发展看,这是一种倒退措施,但颜元意在反对“人主自私天下”,表现出对封建专制主义不满的情绪。所谓“复学校”,即恢复三代的教育制度。颜元意在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和八股时文。他认为真正培养人才、出人才的地方是学校,而不是科举和八股。他晚年主持的“漳州书院”,不论形式上或内容上都有所革新,不同于科举教育。颜元这三项主张,形式上都是复古的,但在内容上都有其积极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