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蕉象虫
释义 xiangjiao xiangchong
香蕉象虫(卷名:农业)
banana weevil
  昆虫纲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又名香蕉象鼻虫。芭蕉科植物害虫。常见的种类有香蕉黑象虫(Cosmopolites sordidus)和香蕉双带象虫(香蕉假茎象虫,(Odoiporus longicollis)。寄主为香蕉、天宝蕉、西贡蕉、蕉麻等芭蕉科植物。幼虫蛀食香蕉假茎(叶鞘),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蕉果产量。成虫取食叶片和假茎,食量较小。
  香蕉黑象虫  又名香蕉象虫,分布于中国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也见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成虫体长10~1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蜡质光泽,密布刻点。前胸略呈长筒形,鞘翅有纵沟和刻点9条。幼虫体长约15毫米,乳白色。一年约发生4代。世代重叠,各虫态常同时可见,以幼虫在茎内越冬。春夏为害最烈。幼虫主要蛀食接近地面至地下的一段蕉茎,老熟后在蛀道中化蛹。不作茧。成虫钻出蛀道后,仍常存匿于受害蕉茎外层枯鞘内,产卵于最外一二层蕉茎的小孔穴中,孵化后幼虫向内蛀食为害。被害株叶片卷缩变色枯萎,重者茎部腐烂,不能抽发果穗。
  香蕉双带象虫  又名香蕉双黑带象虫、香蕉双条象虫、香蕉假茎象虫。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是蕉区发生数量较多、为害较重的种类。成虫体较香蕉黑象虫长大,红褐至黑红褐色,前胸背面有两条黑色纵带纹,少数个体全身黑色。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冬季以幼虫和部分成虫越冬,一年中以5、6月虫口密度最大。幼虫主要在蕉株的中、上段蛀害。成虫潜居于叶鞘顶部内侧或蕉茎外一二层叶鞘下,产卵和幼虫蛀害习性与香蕉黑象虫相似。老熟幼虫迁移至外层叶鞘,在蛀道内结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在蛀道中暂留,然后钻出,仍然聚居于叶鞘之下。受害蕉茎叶片枯萎,影响抽穗结实,甚至枯死倒折。


  防治方法  注意蕉苗检验,防止带虫蕉苗进入新区。受害蕉园在冬季清理残株和割除枯鞘,可减少虫源。也可用敌敌畏稀释液灌注于蕉身叶柄间,或撒下少量茶子饼末杀虫。台湾省曾引进爪哇阎魔虫(Plaesius javanus)抑制香蕉象虫,效果甚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