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班传说
释义 Lu Bɑn Chuɑnshuo
鲁班传说(卷名:中国文学)
  能工巧匠的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名叫公输般。春秋战国是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手工工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为工艺技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公输般在这个时期对工艺制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成为一个传说式的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古代典籍中记载鲁班创造云梯、战舟、磨、碾、钻、刨,还有他创造门户铺首等的故事。近代民间仍有鲁班发明锯子,他的妻子发明伞的传说。
  另一类鲁班传说,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这类传说早有流传,近代民间传说还有:北京白塔寺白塔的裂缝是鲁班给锔好的;河北保安附近的鸡鸣驿石桥没有完成,那是因为鲁班造桥时,姐姐(或妹妹)怕他过于劳累,提前学了鸡叫,鲁班因而停工的缘故;山西永乐宫是鲁班修建的;四川大足山北山石像是鲁班雕刻的;杭州西湖上“三潭映月”的三座石塔,是鲁班凿来镇压黑鱼精的石香炉的三只脚等,其中以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最为著名,元初编集的《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有收录。


  赵州桥名“安济桥”,本是隋代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所谓鲁班修赵州桥,纯属民间传说,并非史实。上述鲁班在各地的修建,以及列在他名下的某些发明创造(如造锯),也都是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传说,并非春秋时期公输般的劳绩。
  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匠师。民间很早就称赞鲁班的“巧”,说他造的木头鸟能飞,木头人能够劳动,他造的灯台点燃后可以分开海水,他的墨斗拉出线来就可以弹开木头,他可以用唾液把碎木粘合成精美的梁柱,他可以在一夜之间建起三座桥,等等。
  旧时代工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在过去,木工、瓦工、石匠等都奉鲁班为“祖师”,为他建庙奉祀。明代初年汇编的关于土木工匠营造法式的书命名为《鲁班经》,书中还专门讲了“鲁班仙师源流”。鲁班传说在团结教育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鲁班传说除在汉族人民中传播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如白、壮、苗、瑶、彝、水、土家、仡佬、布依等族)中也有流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