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bao
鲍(卷名:农业)
abalone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鲍科(Haliotidae)动物的统称。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全世界近 100种,均属海生,其中体型大或产量较高的约20种。主要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日本和澳大利亚沿岸、南非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著名的种如美国太平洋沿岸产的红鲍(Haliotis refescens)、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产的黑唇鲍(Notohaliotis ruber)和日本产的大鲍(H.gigantea)等。中国的辽东、山东、福建、广东和台湾省沿海分布的种类主要为鲍属的平鲍 (H.planata)、杂色鲍 (H.diversicolor)、耳鲍(H.asinina)、羊鲍(H.ovina)、多变鲍(H.varia)、格鲍 (H.clathrata)等6种及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 1亚种。鲍的足部相当发达,肉质细嫩,味鲜美,被誉为海味之冠。鲍壳又称“石决明”,有平肝明目的显著功效。鲍壳珍珠层厚,色泽艳丽,是贝雕工艺品的重要原料。鲍肉除在药用上与贝壳相同功用外,还可制罐或加工成鲍干。此外鲍还可培育鲍珠。
  近年来全世界鲍年产量在2万吨以下,其中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墨西哥、新西兰和南非等主产国占90%以上。中国沿海鲍的生产规模较小,多数分散采捕。1950年以来,产鲍国家为提高产量,开始保护鲍的栖息地──海底藻场和实行鲍的移植、人工育苗、种苗放流等增殖措施。
  形态   鲍的外形近似卵圆形或耳状,背腹扁、坚硬的贝壳覆盖头部、足部、外套膜和内脏囊。壳口与体螺层等大。螺旋部小而低,在幼虫期一度存在,而后消失。壳的左侧前面数个小孔是呼吸和泄殖的孔道。壳面紫褐色或绿褐色,颜色依种以及饵料不同而异。由于生长速度有季节差异,故生长纹明显。壳的内面银白色,有彩虹般的珍珠光泽。头部两侧各具一细长触角,触角之间有一头叶,发达的吻在头叶的腹下方。足部极发达,分上足和下足两部,上足周围具触手。外套膜是包围身体背面的一层膜,在外套膜左前缘有一裂缝,与前端壳孔相通,3个外套膜触手可由此伸出。内脏囊在软体背部,环绕右侧壳肌后缘的消化腺、生殖腺、嗉囊和胃等为其主要部分。


  生物学特性   鲍栖息在水清流畅、盐度较高而稳定、藻类生长繁茂、岩石缝隙较多的沿岸区。其垂直分布因种而异,同时还和个体大小、繁殖季节以及海藻数量的消长情况有关。大多数种分布于低潮带至潮下带20~30米深处。一般幼鲍生活在低潮线附近浅水区,随个体的生长渐向深层移动。鲍以藻类为主食,在藻类生长季节,逐渐移向浅水区摄食海藻,并进行生殖。鲍的栖息密度和岩礁缝穴的环境有关,在潮下带的栖息类型可分为洞穴型、裂缝型、岩下型和岩面型4种,栖息数量也按上述顺序减少。白昼潜伏于较暗的栖息地,傍晚外出觅食,凌晨归巢。一夜间迂回爬行30~50米。由于一般移动范围不大,故开展移殖或放流等措施能获得较高的再捕率。鲍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性成熟个体的性腺位于壳内右方,雄性呈杏黄色,雌性呈绿褐色或紫褐色。在自然条件下,性腺每年成熟1次。生殖期依不同种类与海区而异,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制约因子。大多数种是在春夏季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较短的1~2个月里,但也有少数种类没有集中的产卵期,全年都有成熟精卵。鲍卵呈圆球形,卵径多在0.20毫米以上。精子为鞭毛型,长度均为60微米左右。产卵量和个体大小有关。杂色鲍壳长 6厘米,产卵量约为60万粒,大于8厘米的个体达120万粒以上,一般个体80万粒左右。
  增殖   鲍生长缓慢,人工养成周期长、成本高,一般多采取人工育苗、海区放流和封岛育鲍的增殖方法。
  育苗   首先须培育亲鲍。采自海区的鲍,性腺发育成熟度参差不齐,可供催产用的亲鲍仅占5%左右,故需先经人工精养促熟。方法是在控温(约20℃)、控光并充气的水池内,以每立方米水体0.5~1千克的饲养量,每天投喂鲍重的10~15%左右的鲜海藻,经2~3个月饲养,可获得70%以上的性成熟率。此外,以分层塑料箱将鲍挂养在海区2米水层,采取疏养促熟,亦可获得30~40%性成熟的亲鲍。鲍成熟后须经催产才能排放精卵,常用的催产方法有改变温度、干露及采用流动水、紫外光、过氧化氢、海水等进行刺激。受精卵发育成担轮幼虫后,将首先上浮的健康幼虫收集入池培养,至面盘幼虫中后期投入附上底栖性硅藻类的附着基,使匍匐幼虫相继附在基面上。幼虫依靠基面上不断繁殖的硅藻为饵料,可培育至壳长 4.5毫米。幼鲍从开始摄食幼嫩海藻的时候起,通常采用两种培育方式,一是海区网箱平面培育,另一种是在水池内流水培育。培育7~8个月后,个体陆续长至25毫米时即成为放流鲍。(见彩图)


  放流   放流区应选择在礁石层次多的硬质底,并驱除敌害,在礁石层次少的地方,加以人工投石筑穴,或适当设置人工鲍礁以改善鲍的栖息环境。放流鲍的个体大小和成活率成正相关,一般应在25毫米以上。
  封岛育鲍   选择适宜海区,在进行鲍的移植和放流后,不断清除敌害,培殖海藻或向鲍的栖息洞穴人工投放海藻,为鲍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封岛期间(3~5年)禁止采捕各类生物资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