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tai
鲐(卷名:农业)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 鲭科(Scombridae)鲐属。又名鲐巴鱼、青占。太平洋西部诸海中主要经济鱼类。
  形态  体稍侧扁。尾柄细短,截面近圆形。尾鳍基部左右侧各具 2条隆起脊。脂眼睑发达。上、下颌各有细牙1行。体被细小圆鳞,胸鳍基部鳞片较体侧者大。侧线完全,波状。侧线鳞210~220枚。背鳍2个,第1背鳍具9~10鳍棘;第2背鳍及臀鳍后方各有5个游离小鳍。胸鳍和腹鳍短小,两鳍间具一小鳞突。尾鳍深叉形。背部的深蓝色不规则斑纹向下扩展达侧线以下,侧线下有一列蓝褐色圆斑。有鳔。(见彩图)
 


  近似种狭头鲐(Pneumatophorus tapeinocephalus),见于济州岛东部、 东海中南部和台湾海峡。 又称圆鲐、胡麻鲐。体较圆筒形。侧线鳞在 200以内(185~195),第 1背鳍具11~12鳍棘,侧线下方有一行不规则的小黑斑。体背侧的不规则斑纹不扩展至侧线下方,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一近似种大西洋鲭(Scomber scombrus)分布于北大西洋两岸近海。又称鲭。无鳔,胸鳍基部的鳞片不比体侧的大。为欧洲各国渔业对象,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分布和洄游  鲐主要分布于菲律宾、 中国、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广大太平洋西部水域。太平洋东部的阿拉斯加湾和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水域,大西洋、巴西沿岸、加勒比海、非洲西南岸、地中海等水域也有发现。
  太平洋西部鲐鱼有若干个地方群系:①在日本海南部、对马海峡和东海北部越冬的鱼群,每年4月间沿日本海东西两岸沿10℃等温线向北开始生殖洄游。日本海东部的鱼群,6、7月间到达鞑靼海峡。日本海西部(即朝鲜东岸)的鱼群于 6月初到达苏联大彼得湾。朝鲜南端和日本九州沿海的鱼群则沿日本东岸北游,少数可达千岛群岛。秋季水温下降,鱼群逐渐南归越冬场。②在黄海南部及东海的北、中部越冬的鱼群,4~5月间在北上途中分 4路向中国沿岸作生殖洄游,其中两路到山东半岛以南和海州湾,一路到烟台外海,另一路游向黄海西北部海洋岛一带。到黄海北部的一部分鱼群在 7月间南下至朝鲜半岛西南海域,部分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部分结成小群分布于长山列岛附近,晚秋陆续南下越冬场。③在东海中、南部彭佳屿附近越冬的鱼群,春季随黑潮暖流向北移动,4~5月间分数路向福建闽江口附近、浙江南麂、北麂、披山、大陈、鱼山等近海作生殖洄游。6月鱼群抵长江口海礁渔场。11月后冷空气南下,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向外进行越冬洄游。12月后返回越冬场。④在台湾海峡南部越冬的鱼群 3月上旬顺台湾暖流西侧40米等深线北上,经厦门、崇武、平潭近海向闽东及浙江中南部近海移动。3月中旬至5月上旬鱼群在东引、北礵、台山等岛屿外侧及浙江中南部近海产卵,然后分散北上,7~9月在长江口以南海区索饵,秋后沿原路返回越冬场。⑤南海北部鲐鱼不作远距离洄游,部分鱼群只在生殖季节由深海向闽南台湾浅滩、珠江口外海及清澜外海近岸移动,生殖期较长(2~7月),产卵后分散索饵。
  太平洋西部鲐鱼的产卵场大小有19处,以烟台和威海外海比较集中。此外,海洋岛、海礁附近、台山东引外海、闽东沿岸至彭佳屿一带、闽南台湾浅滩以及海南岛清澜近海也有它的产卵场。在南海北部粤东、珠江口的产卵期为1~3月。福建近海的产卵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东海北部和黄海为5~7月。
  生物学特性  鲐为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集群洄游性鱼类。游泳力强,遇敌害、风暴及障碍物时,常机敏地迅速潜游。春、夏时多活动于温跃层以上; 7~10月索饵期间鱼群常处在20~50米水层,冬季移向100~150米深处越冬。适温范围为10~20℃,最适水温为17~19℃。有趋光性,夜间趋光性更强。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早晨、黄昏或阴雾细雨天气闷热时,常结群起浮。食性广,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和鱼类,也食头足类、毛颚类、多毛类和钵水母等。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饵料的类别和构成因不同海区而异。开始产卵时产卵场的平均水温在12℃左右,盛期时为13~17℃,盐度一般为32~34。鲐的繁殖力相当高,怀卵量为25万~263万粒,随体重、体长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鲐属性细胞分次成熟的排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季节中至少排卵 3次。产卵时间在半夜至黎明或傍晚至半夜。卵浮性、球形、透明无色,卵膜薄,卵径0.95~1.25毫米,单油球,主要分布在表层至以下10米的水层中,以表层的卵数最多。受精卵发育迅速,在水温20℃时约52小时孵化。初孵仔鱼全长仅3毫米左右,当年鱼就可长至200毫米,重100克。以2~3龄的生长速度最快。 最大的年龄可达10龄。最大个体叉长达600毫米,重约1.9千克。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
  捕捞和利用  主要渔场有海洋岛渔场(包括朝鲜平安北道渔场),烟、威渔场,连、青、石渔场(包括海州湾、青岛外海和石岛渔场),大沙和沙外渔场以及东海近海渔场(包括鱼山、舟山、长江口渔场)等。闽东、彭佳屿、钓鱼岛、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和海南岛清澜外海铜鼓-港北渔场是灯光围网渔场。其他鲐渔场还有朝鲜咸镜北道和苏联大彼得湾渔场,日本西岸的能登、佐渡、山阴外海和北海道一带的渔场,以及日本东岸四国、九州外海和骏河湾、相模滩等。可用灯光围网进行捕捞,一般月出前和日没后灯诱效果较好,满月时渔获较少。夏、秋季鲐鱼结成大群在水面活动时,可根据鱼群的形状、色泽等相当准确地估计鱼群的大小。此外也可用大拉网、流网、风网、大围缯和流刺网,以及用沙丁鱼、乌贼为钓饵的延绳钓捕捞。鲐的主要生产国有日本、苏联、中国、朝鲜等。
  鲐肉结实。多鲜销、盐渍和制罐。鱼肉内的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为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一般在18~24小时可自愈。腌制品如储存不良,短期内即氧化变质。〖HT〗s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