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鸠摩罗什
释义 Jiumoluoshi
鸠摩罗什(344~413)(卷名:哲学)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又译作“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或“鸠摩耆婆”, 略称“罗什”, 或称“什”,意译“童寿”。据《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高僧传》卷二等载,父鸠摩罗炎,在印度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今中国新疆库车一带),被逼和龟兹王妹耆婆结婚,生鸠摩罗什。罗什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佛教毗昙学。9岁随母到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学习《阿含》等经,12岁和母亲返回龟兹,途中在沙勤停留1年,遇莎东国王子、大乘名僧须利即苏摩,聆听《阿耨达经》,悟世界事物空无自相,从此改学大乘方等诸经,受诵《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回龟兹后20多年间,广习大乘经论,学识渊博,讲经说法,声誉很高。
  当时从龟兹游学归来的内地僧人,常称赞鸠摩罗什在西域声誉之高。道安得知后,力劝苻坚迎他来长安。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后攻陷龟兹,得罗什。时因苻氏已灭,吕光割据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自立为凉王,罗什相随留在凉州。弘始三年(401) 后秦主姚兴遣将攻凉州,罗什被迎入关。
  姚兴对鸠摩罗什以国师之礼相待,甚加优遇。弘始四年应姚兴之请, 住长安逍遥园, 开始主持译经,僧肇等 800余人,受命助译。至弘始十一年中,译出《坐禅三昧经》、《阿弥陀经》、 《大品般若经》、 《法华》、《维摩》、《金刚经》、 《大智摩论》、 《百论》、《中论》、《十二门论》、《十诵律》(大部分)和《成实论》等。 译经总数说法不一, 据《出三藏记集》为35部294卷,《开元释教录》则为74部384卷,现存为39部,33卷。佛经传入后,译文水平不高,鸠摩罗什的翻译,在内容的准确性和文体、技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后人将罗什的翻译称为“新译”,以前的翻译统称“旧译”,开辟了中国经史上的新纪元。
  鸠摩罗什译出的经论,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他们译的“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立宗的依据,鸠摩罗什被称为三论宗的始祖,《成实论》流行江南,开创成实宗;《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的主要经典之一;《法华经》研究渐盛,开天台宗的端绪;《金刚经》启发慧能禅宗。“三论”对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也有重要的影响。
  鸠摩罗什在长安专力翻译,著述不多。相传为姚兴作《实相论》2卷,已佚。现仅存后人集他答慧远问大乘深义十八科 3卷,题为《大乘大义章》,答姚兴《通三世论》书 1篇以及在今本僧肇《维摩诘经注》中保存的思想资料等。从上述资料看,他主要是阐述《大品般若经》和《大智度论》的观点。联系他的译籍,看出他主要是信奉和宣传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空宗学说,主张“假有性空”,不着有、无二边的“中观”。印度大乘佛教有中观和瑜伽二系,鸠摩罗什信奉和提倡中观法门,这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深的印度佛教思想。当时般若学派别很多,各持一说,鸠摩罗什从佛学源流上廓清了对般若学各宗的异解,从而推动了般若学的进一步发展。
  鸠摩罗什在主持译经过程中,经常随即敷讲,助译的僧人成为听受义理的弟子。史载,他在关中时,法集极盛,四方义学沙门多达3000人,其间有传记可考的著名人物不下30余人。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道恒、昙影、慧观、慧严称为“什门八俊”,生、肇、融、叡(一作慧观)称为“关中四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