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宗羲
释义 Huang Zongxi
黄宗羲(1610~1695)(卷名:中国历史)

  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为梨洲先生。父尊素,明天启间官至监察御史,因东林党狱被阉党迫害而死,遗命宗羲从刘宗周问学。崇祯帝即位,惩治阉党,宗羲赴京为父鸣冤,被许为“忠臣孤子”。后宦官势力复起, 崇祯十一年(1638)江南复社诸君子出《南都防乱揭》于南京,抨击阉党余孽阮大铖,宗羲与顾宪成、孙顾果列名揭首。明亡,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阮大铖得势,追究《南都防乱揭》事,宗羲几遭其害。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宗羲募乡民在余姚举兵抗清,时称“世忠营”。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兵败,退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后东徙西迁,屡濒于危,遂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黄宗羲之学不琐守章句,虽与同时孙奇逢、李颙并称王学斗杓,但旨在经世致用。他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史学造诣尤深。自幼遍读历代史籍,认为“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无不备矣”,欲免迂儒,必兼读史。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刻意搜求有明一代、尤其是南明历朝史事,留意乡邦文献、朝野掌故,有“当世文献”之誉。清修《明史》、史馆总裁曾屡次致书商榷,宗羲删定《历志》,主张不立《道学传》等,功不可没。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徵实可信。所著《明儒学案》,搜罗极广,用力极勤,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对研究明代近三百年的学术思想发展,尤其是王学演变的源流很有价值。《明文海》卷帙浩繁,征引明人文集至两千余家,可谓一代文章渊薮,为治明代文学史提供了丰富资料。成于康熙二年(1663)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有其历史价值,这部书在清初不胫而走,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对清末民主思想的兴起,亦起过鼓动作用。宗羲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清初,宗羲与其弟子万斯同,同以史学名著朝野;其后,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相继以起,浙东各地,一时才人辈出,经史之学为之大盛。作为开风气者,宗羲以其历史编纂学和史料学的成就,对清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一生著述甚富,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五十余种,近千卷。历史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未成,其子百家及全祖望续成)、《明史案》(迄今未见)、《明文海》、《明夷待访录》、《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录入其文集的碑志传状诸文,亦多涉一时史事,可补史书阙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