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宗羲 |
释义 | Huɑng Zongxi 黄宗羲(1610~1695)(卷名:政治学)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学史家。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父黄尊素是“东林”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19岁入京为父诉冤,以铁椎击毙阉党爪牙多人,并领导复社成员开展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时,他召募义兵,武装抗清。抗清失败后,变姓改名,东迁西徙,无有宁日。晚年,他被迫停止政治活动,回乡闭门著述,多次拒绝清廷的征召。他著述很多,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他对数学、天文学、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道之学,也有一定的研究。 黄宗羲生长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他经历过长达20年的农民起义的巨大事变,遭受过官僚大地主政治上的迫害,对统治阶级的反动腐朽、宋明理学的浅薄虚伪有清楚的认识,对君主专制制度有切肤之痛。 黄宗羲政治思想最光辉之点是他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他认为历来的皇帝都是自私的,是天下的大害。他们出于自私的目的,不惜牺牲千百人的生命来夺取皇帝的宝座,一旦登基,更不惜“敲剥天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其荒淫无耻的生活。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臣子做官应该是为天下,并不是为皇帝;应该为万民,而不应该是为某一家一姓。皇帝如果违背人民的利益,胡作非为,做臣子的就不应该盲从,即使受到强大的压力,也不应屈服。他提出了新的治乱观,认为老百姓能获得幸福就是“治”,遭到不幸就是“乱”。至于一家一姓皇室的兴灭是无关大局的,特别是像桀纣一类残害人民的君主的灭亡,不但不是坏事,而是莫大的好事。黄宗羲主张限制王权,他极力反对“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的专制政治,提出用学校监督王权,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明夷待访录·学校》)。他认为东汉太学生和宋代诸生干预政治的行动,是中国古代学校干预政治、影响政治的榜样,可惜的是当时的统治者不肯重视,以致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还揭露封建社会的法律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前书《原法》),这些法没有为民众谋利益的内容,仅仅是统治者保护自己和他们子孙利益的工具。他强调法治,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同前),并认为应该按照“公天下”的原则来立法。 黄宗羲主张土地平均使用,赋税合理负担,以解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状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黄宗羲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认为文章应该有个性,有独特见解,不曲意迎合权贵和流俗。黄宗羲还批判唯心主义理学家把义理同功利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义理和功利是不能分开的,离开功利,便无义理可言;离开了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功利,义理就不过是一种空谈。他认为儒学不是粉饰品,而是一种经天纬地、治国安民的理论。 黄宗羲是一个带有市民思想色彩的地主阶级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并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他思想中的民主因素给中国近代思想家以很大的影响。梁启超等人在戊戍变法以前曾刊印《明夷待访录》广为散发,以唤醒民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