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芪
释义 huangqi
黄芪(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membranous milk vetch root
  常用补气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黄耆。为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的根。明李时珍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产地和性状 黄芪原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图1)。喜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或林缘草地,现已大量栽培。春秋两季皆可采收,秋季采收的品质较佳。采得后,除净泥土,切去根头及须根,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药材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20~50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有时可见联结成网状的纤维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的1/3,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木质部淡黄色,放射状纹理细密(图2)。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性味和功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脾肺气虚、倦怠乏力、语音低微、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表虚自汗、浮肿尿少,痈疽脓成难溃或溃后久不收口等证。
  成分和药理 内蒙古黄芪根含黄酮甙,甙元有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柠檬素。还含黄芪多糖、皂甙、β-谷甾醇及多种氨基酸等。膜荚黄芪根含三种膜荚黄芪甙,又含胆碱、甜菜碱、熊竹素、多糖及微量叶酸。内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含γ-氨基丁酸。
  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病毒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黄芪口服或喷鼻对感冒有预防效果。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应用和禁忌 黄芪为常用补气药,凡气虚体弱,证见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脉象缓弱或大而无力者用之最宜,若与党参配伍,则补气效果更显著。如兼食少便溏配白术,气虚便秘配橘皮,脾虚劳倦发热配人参,气虚血亏发热配当归。脾虚气陷而致久泻脱肛,可配升麻、柴胡,现亦有重用黄芪配枳壳,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者。如与白术、茯苓等相伍,又可用于脾虚精微下陷之白浊、带下。此外,气不摄血之崩漏、津气两虚之消渴症亦可使用,前者宜配熟地、阿胶,后者配山药、五味子。黄芪又具益气固表之功,凡卫气虚而常自汗出,或虚入易感风邪者均可用。表虚自汗配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阳气虚而畏寒汗出者需加配附子、干姜,虚人感冒、汗出恶风者配防风、白术。黄芪有良好的利水功能,用于气虚水肿、小便不利,可配防己、白术;与苡仁、茯苓等配合,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若与党参或山药煎汤,加糯米煮粥常食,用于慢性肾炎,对减轻蛋白尿、增强体质、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气血不足、疮毒内陷致痈疽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黄芪有托毒外出、排脓生肌之功;对内已成脓、正气虚弱而无力穿破者,配当归、穿山甲、皂角针;溃后脓水清稀、久不收口者,配党参、当归、肉桂。气虚麻疹透发不畅,可与升麻、葛根同用,以托毒透疹。痹痛日久或中风后遗症,正气不足、手足无力、肌肤麻痹,或肢体痿废、脉弱无力者亦多用之。兼血虚者配当归、鸡血藤,兼血瘀者配桃仁、红花,麻痹较甚者配地龙、白花蛇,下肢痿软配木瓜、杜仲、牛膝等。黄芪是一味使用面较广的补气药,现已制成注射剂,可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白细胞减少症、迁延性肝炎、慢性肾炎等;还可用于病后体弱气虚、抵抗力低下的患者。黄芪有蜜炙和生用之分,炙用偏于补中,生用偏于固表、利水、托毒。煎服用量10~15克,大剂量可用30克。注射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宜慎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4: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