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钙土
释义 heigaitu
黑钙土(卷名:农业)
chernozem
  发育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层上部有一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质层;在此层以下或土壤中下部有一石灰富积的钙积层(Bca),故名。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旱软土。
  分布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西部地区。在中国,大多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尤以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松嫩平原中部、松辽分水岭地区,以及向西延伸到燕山北坡和阴山山地的垂直带谱上更为集中。在新疆的昭苏盆地、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以西的山地、阿尔泰山的南坡,以及甘肃祁连山东部的北坡山地也有零星分布。
  形成   主要有两个过程:①腐殖质累积过程。与黑土大体类似。但与黑土相比,其腐殖层的厚度较薄,一般为30~40厘米; 0~60厘米土层中腐殖质的贮量也较低。②钙化过程。由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多,水分不足,钙镁等盐类有一部分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都为钙(或镁)所饱和,呈中性和碱性反应。土壤表层的钙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所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向下移动,并以碳酸钙的形式在腐殖质层以下淀积,形成钙积层。此外,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黑钙土的形成过程中尚有明显的草甸化过程特征(如土层中有铁锰结核)。
  性状   黑钙土由4个明显的土层组成:①腐殖质层。一般厚30~40厘米,个别可达70~80厘米,黑或灰黑色,多为团粒结构。②腐殖质过渡层。厚度约20~50厘米,暗灰或灰棕色,腐殖质呈舌状下渗过渡,有暗色填土动物穴。③钙积层。在中国的成土条件下,多出现在60~90厘米以下,厚30~50厘米以上,浅黄棕或乳黄色。碳酸盐钙积物(石灰)或呈粉末状,或呈假菌丝状,或呈斑状,或呈结核状。④母质层。多为黄棕色黄土状壤土。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黑钙土表层的腐殖质含量和腐殖质层的厚度,由北往南,或从东向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此层中的石灰含量则逐渐增加,钙积层出现的部位也有所上升。
  类型   一般分4个亚类:①淋溶黑钙土。多见于大兴安岭的西坡,是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土壤。表层腐殖含量较高(5~8%);碳酸盐的淋溶作用较强,在1米以下才有石灰反应。②草甸黑钙土。多见于松嫩平原的中部,是草甸向草原过渡的土壤。表层腐殖质含量比淋溶黑钙土稍低(3~8%);碳酸盐的淋溶作用强弱不一,有些已淋溶至底土,有些从表层就有石灰反应。③黑钙土。多见于大兴安岭东坡,是典型的黑钙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不高(2~3%),碳酸盐有一定程度的淋溶,在心土可测到石灰反应。④碳酸盐黑钙土。多见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表层腐殖质含量较低(1~2%),碳酸盐淋溶程度小,从表层起即有石灰反应,腐殖质层下有明显的钙积层。分布在平地或台地下部与盐碱土相邻的黑钙土还有不同程度的盐化或碱化。
  利用与改良   在中国,黑钙土地区既有大面积的农地,又有辽阔而优质的天然草场,还是建设防护林的重点地区,具有发展种植业和林、牧业的基础和优势。就种植业而言,黑钙土是潜在肥力较高的土壤,有相当一部分适宜发展粮食和油料作物(向日葵)。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分不足,干旱发生频繁,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大兴安岭东坡的山前台地和松嫩平原的中部,地下水资源丰富,可资开采引用。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则可实行粮草轮作,营造防护林等。(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