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鼻咽癌
释义 biyan‘ai
鼻咽癌(卷名:现代医学)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发生于鼻咽粘膜上的恶性肿瘤。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发病率远较北方山区为高。发病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根据原发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颈深上淋巴结肿大和晨起回缩涕带血是其常见的早期特征,其他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单侧耳鸣、重听等。鼻咽腔位置隐匿,鼻咽癌早期症状模糊,这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治疗首选放射治疗(60Co或加速器)。经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达50%以上。本病自然病程因人而异,为1个月至10年不等,平均1年左右。死亡原因包括远处转移、原发灶与颈部转移癌复发和放射性脑病等。
  病因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鼻咽癌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多见于黄种人,在中国以操广东方言者发病率最高,华侨亦不例外。故有广东瘤之称。本病还具有家族性,有家属癌病史者可达10%之多。有些组织相关抗原类型在染色体中出现频率较高,而有些类型频率较低。②病毒因素。1964年发现一种疱疹病毒,认为与鼻咽癌关系密切,称为EB病毒。在患者血液、唾液、鼻咽分泌物和病变组织内均存在EB病毒的抗体,其滴度和阳性率依次大于其他恶性肿瘤、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和正常人,并且随病情发展和癌复发而增高。EB病毒可进入鼻咽上皮细胞内各个部分,EB病毒核酸可在人体细胞染色体上进行复制繁殖,因此推测EB病毒有可能损伤人体细胞。此外还发现鼻咽癌组织中含有冠状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这又增加了病毒研究的复杂性。③环境因素。调查资料指出,鼻咽癌高发地区环境内芳香族多环烃、镍、镉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增加,而硒和铍等含量下降。
  病理及分型  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顶后壁、咽隐窝,也有原发于咽鼓管咽口或鼻后孔处。癌变呈多中心和异步性,易发生在粘膜表面凹陷处,癌细胞可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但大多数来自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此后可先癌变再鳞状化,也可先鳞状化再癌变。鳞状化是鼻咽粘膜癌变的特性。
  癌组织常向口咽、鼻腔、眼眶、咽旁间隙、翼腭窝、颅底和颅内扩展,出现相应症状。往往在病程早期就可以出现颈深上淋巴结转移,逐渐向下扩展累及颈深下淋巴结,少数侵入颈浅及腮腺包囊内淋巴结,也可逆行至颌下和颏下淋巴。远处转移好发于骨、肺、纵隔、肝、四肢远端关节、横膈和脑等。
  按1972年中国的统一划分,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包括大圆形细胞癌、多形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等)和较高分化癌(包括鳞癌Ⅰ、Ⅱ级,腺癌等)。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则为角化型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和未分化癌。
  临床表现  按原发病变生长部位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部分病例最早出现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在胸锁乳突肌前上方的深部,继而扩展累及颈深各组全部淋巴结,此种淋巴结增大迅速,无触痛,质坚实,表面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也可转移至对侧。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回缩涕是早期识别症状之一,应予警惕。若原发部位在鼻咽顶,由于颅底骨质或颅神经受累,首先出现单侧持续性头痛,尤以夜间较为显著;若原发病变在鼻咽侧壁,癌组织阻塞咽鼓管,则呈现单侧性耳鸣和重听,在鼓室内形成积液。因此,凡有上述症状之一,又难以解释病因者,应作详细检查。晚期可因Ⅲ、Ⅳ、Ⅵ颅神经受损出现眼肌麻痹和其他神经系体征。
  诊断  早期症状不明显,常须借助特殊检查诊断。①鼻咽镜检查。为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借此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一般可见表面粗糙不平的新生物,肿瘤位于粘膜下或突出呈结节状、菜花状,甚至发生溃疡。②X射线(包括CT)检查。可明确有无颅底骨质破坏,也可显示肿瘤影、表面凹凸不平、粘膜增厚或局限性粘膜下隆起、鼻咽侧壁不对称和咽隐窝狭窄变形等。③组织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活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仍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为了确定诊断,有时要反复检查多次才能证实,鼻咽部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供诊断参考。④免疫学检查。鼻咽癌患者对EB病毒各种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反应比非鼻咽癌患者的滴度和阳性率为高,可用各种免疫学方法来检测。检查材料取自患者血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原发病变、转移灶的细胞培养液等。如以血清稀释度≥1:10为阳性,鼻咽癌早期抗原抗体阳性率为81.1%,其他头颈部肿瘤患者仅11.5%呈现阳性。
  本病临床上应与非化脓性中耳炎、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核、霍奇金氏病、三叉神经痛、肺结核、颈动脉体瘤、颅内肿瘤、脊索瘤、颅咽管瘤等鉴别。
  治疗  以放射治疗为主,平均5年生存率达50%以上。体外放射可取数个放射野,焦点集中于癌组织,目的是尽量杀灭癌细胞,而少损伤邻近组织。如体外放射后仍有病灶残留,可作体内放射,如置入镭模和铯源。近年发展的后装技术是先置空载源容器于体腔,后将放射物质输入,可精确地调节位置、剂量和时间。
  放射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若出现红斑、发生大泡时,可涂抗生素软膏或达克罗宁霜。若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可给予止痛含漱剂,照射野过大可损伤垂体或并发放射性白内障。白细胞减低时,可口服皮质激素、鲨肝醇、维生素B4、胎盘粉等药物。涎腺分泌减少、口腔干燥者可以玄参代茶服用。
  放射治疗结束后1~7年可能发生放疗后遗症,诸如因嚼肌纤维化而致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由于唾液减少、牙龈萎缩而导致放射性龋齿和下颌骨骨髓炎,若放射剂量过大,可并发放射性脑病。患者每于出现症状半年左右死亡。
  少数病例可辅以手术治疗,其适应症为原发灶复发,放疗后病变残存、病理分化较高且局限化的病例以及颈部孤立淋巴结复发或未融合的活动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无颈部转移者,治疗停止一段时间以后可有9.4%病例发生远处转移,这种现象提示治疗时已有微转移灶发生。这就提出了配合化学治疗的重要性,化疗的目的是干扰细胞的代谢。如羟基脲等都有这种作用。它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所以用药过程要随时监测,及时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预后  随着诊治手段的逐渐完善,治愈率在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年轻的女性患者、免疫力强、EB病毒抗体测定滴度低、癌组织分化良好、癌组织内淋巴细胞含量较多、早期确诊、治疗适当者,预后良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