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程导弹条约
释义 Zhongcheng Dɑodɑn Tiɑoyue
中程导弹条约(卷名:政治学)
Treaty between the U.S.S. R.and the U.S.A.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ir Intermediate-range and Shorter-range Missles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签定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1977年前,美国在西欧中导力量占优势。1977年起苏联在本国和东欧部署 SS-20导弹,以对付美国的潜射弹道导弹。根据联邦德国总理H.施密特的倡议,1979年12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通过“双重决议”,敦促美国尽快同苏联举行中程核武器谈判;如不能达成协议,北约将从1983年起在西欧部署 572枚新式美制导弹。起初,苏联拒绝同美国谈判,后作出让步。1980年10~11月,美、苏在日内瓦举行中导问题的预备性会谈,未获得实质性成果。1981年 9月24日,美、苏达成举行中导问题正式谈判的协议。关于欧洲中导问题的谈判从同年11月30日起在日内瓦开始,先后进行过6轮谈判,共110次会议。苏联先后提出“冻结现状”、“分阶段裁减华约和北约中导”等方案。其基本立场是要阻止美国按“双重协议”在西欧部署新式导弹,保持苏联 SS-20导弹的优势;即使减少苏联在欧洲的中导力量,也只能减到同英、法两国核弹头总数相等的水平。美国先后提出“零点方案”、“临时协议”等方案。其基本立场为:只有苏联拆除在欧洲的全部 SS-20导弹,美国才放弃部署新式导弹的计划;即使答应略微缩减美国原定部署计划,或允许苏联在欧洲的中导略多于美国,而在全球范围两国的中导弹头数量也必须相等。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1983年11月,美国开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藉此中断了关于中导、中欧裁军、美苏战略核武器等一系列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紧张。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两国分别调整各自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根据1985年 1月 8日美、苏外长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同年 3月美、苏举行了包括战略武器、中导和太空武器在内的一揽子裁军谈判。1986年10月,美国总统R.W.里根和苏联领导人M.C.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双方在中导问题上的立场有些接近。苏联表示愿意接受美国“零点方案”,不再坚持把英、法核武器计算在内。美、苏双方还同意消除欧洲全部中导。1987年2月戈尔巴乔夫同意中导与太空武器分开解决,7月他又表示接受“全球双零点”方案,使中导问题谈判出现了转机。11月中旬,美、苏两国外长在日内瓦拟定中导条约草案。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了中导条约。(见彩图)
 


  该条约共17条,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还规定,为监督条约的实施,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 859枚,苏联为1752枚。
  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并彻底取消一个核武器等级的条约。它是美、苏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订对于8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重大影响。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美、苏所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并未触动其根本。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只有全面裁军,彻底销毁核武器,世界和平与安全才有切实的保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