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分钟振荡
释义 wufenzhong zhendang
五分钟振荡(卷名:天文学)
five-minute oscillation
  太阳表面气体以五分钟为周期的一种不断起伏的运动,为美国学者莱顿于1960年所发现。图1是五分钟振荡的一个典型实例,它表示日面一定点气体的上下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0.3公里。在一次振荡中,相对于平均大气来说,气体上下移动的范围均约为25公里。在日面水平方向1,000~50,000公里区域内,物质基本上同起同落。在铅垂方向,不同高度处的振荡有相应的相位差。


  一般认为五分钟振荡的产生与光球下面的太阳对流层密切相关。从太阳大气中线性波的传播观点来说,对流层所产生的波动,只能在两个临界频率之外才能向上传播。一个是声波临界频率,即ω0=C/2H,式中 C为声速,H=RT/μg为密度标高,R为普适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μ为平均分子量,g为重力加速度。只有当频率ω>ω0的时候,声波才能传播。另一个临界频率为 N=(γ-1)g/Cγ为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的比值。当ω<N时,重力波可以传播。光球中波动色散方程是:
      

式中kZkH分别为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波数。从上列方程可以确定在以ω为纵坐标、kH为横坐标的图上波动能够传播的区域。只有当k婎>0时,波动才能传播。符合这一条件的,图2中用阴影标出。在左上方的阴影区,声波可以传播;而在右下方,重力波能传播。至于在无阴影区域,不存在波动,只存在不传送能量的驻波。有人认为,正是这样的驻波形成了五分钟振荡。这种驻波很可能是波在图2中上下两层来回反射所造成的。图2中的两条实线是波动能传播区域的分界线,这相当于一个反射界线。这两条实线都是对温度T0画出的。对于另外两个温度T1T2(T1<T0<T2),声波传播区的边界是两条虚线。


  此外,五分钟振荡还有如下有趣的性质:①振幅随着同日面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振荡是在日面的铅垂方向上。②平均振幅随高度增加,周期随高度减小。③米粒组织对五分钟振荡的激发影响不大。④在太阳活动区中,五分钟振荡同样也存在,只是振幅小一些。⑤太阳磁场也呈现出五分钟振荡,磁场强度的变幅为1~2高斯。
  五分钟振荡并不是太阳大气中惟一的驻留振荡。近年的观测证明,太阳上可能还有其他不同周期的驻留振荡现象。但是由于五分钟振荡最明显,就特别引人注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