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台山 |
释义 | Wutai Shan 五台山(卷名:宗教)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部。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方圆五百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之巅,各有一峰名和寺院:东台有望海峰望海寺,西台有桂月峰法雷寺,中台有翠岩峰演教寺,南台有锦绣峰普济寺,北台有叶斗峰灵隐寺。唐代华严宗的澄观,根据《华严经》所提到东北方清凉山和《文殊陀罗尼经》说到大振那(摩诃支那)国五顶山文殊住化的内容,进一步确定中国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其后,宋张商英作《五台山赋》,提到五台山为文殊修行之地。有关文殊显灵说法的传说,流传很广。北魏时建有大孚寺、清凉寺和佛光寺。北齐时,五台寺院增至200余座。隋文帝时,又于五个台顶各建一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敕内侍张廷训造金铜文殊像置于真容院(即今菩萨顶),重修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十寺。明末又重建了大塔院寺的大塔和显通寺的铜殿塔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步调查,全山有“青庙”(汉僧所住)97处,“黄庙”(蒙藏喇嘛所住)25处。现存寺庙台内有显通寺、大塔院寺、菩萨顶等39座,台外有佛光寺、南禅寺等8座。 佛教传说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之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十五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大誓愿会”(通称六月大会)。中外佛教徒到此巡礼的络绎不绝。唐麟德(664~665)中,有师子国(今斯里兰卡)释迦密多罗上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仪凤元年(676)有北印度罽宾国僧佛陀波利到五台山,后又回国取来《陀罗尼经》,刻于经幢。五代时仍有印度僧人前往。日本著名的僧人灵先、圆仁、奝然等都曾到五台山学习和巡礼。在国内,相传北魏法聪在五台北寺弘传《四分律》。唐代佛教各宗名德到此讲学、著述者甚多。华严宗澄观于此撰《华严经疏钞》,敕命将其所住之寺改名为大华严寺(一说为武则天时改称);天台宗志远于大华严寺弘传《摩诃止观》;晚唐禅僧从谂曾九次行脚五台参访善知识;密宗大师不空在五台建金阁寺;净土宗法照也曾于竹林寺盛倡五会念佛。后大华严寺、金阁寺、竹林寺(今仅存遗址)被称为五台三大名刹。(见彩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