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卡拉苏克文化
释义 Kalasuke wenhua
卡拉苏克文化(卷名:考古学)
Karasuk Culture
  苏联青铜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于南西伯利亚、鄂毕河上游和哈萨克斯坦。年代约当公元前第 2千年末至前第1千年初,晚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早于塔加尔文化。20世纪20年代由苏联考古学家C.A.捷普劳霍夫首次在卡拉苏克河畔巴捷尼村附近发掘该文化墓地,并划定为南西伯利亚青铜时代文化的卡拉苏克期,后改称卡拉苏克文化。目前一般将该文化分为早晚两期,即前13~前11世纪的卡拉苏克期和前10~前8世纪的石峡期。
  遗迹和遗物  主要遗迹是墓地。每一墓地包括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墓。早期墓葬地表多用石板构成方形围墙,少数用小石块砌成圆形围墙,围墙往往彼此衔接成网状。墓穴为土圹或石箱,多单人葬,也有男女合葬和成年人与儿童合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也有屈肢,一般头向东北。以陶器、青铜器和祭肉随葬。陶器为手制,胎土中大量掺砂,有的施加陶衣,外表呈灰褐色。器作球形,圜底或平底,常施之字形、菱形、等腰三角形或折线几何形印纹,有的加填白彩。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弯刀,刀柄首作环形、蘑菇形或兽头形。另有背面间或带环钮的六棱形铜锛。饰物有蹼形垂饰、鬓环、筒形穿饰、双联或三联饰牌、薄壁手镯、戒指、铜镜及圆柱形石珠等。
  晚期发现有居住遗址。卡拉苏克河畔的石峡遗址发现8座长方形半地穴式居址,面积为150~160平方米,有斜坡门道,居住面中间有一排灶址。墓葬的围墙均以石板围成长方形,几乎不见早期那种围墙彼此衔接的现象。基本为土圹墓穴,一般为仰身直肢。陶器主要是大口、直唇、深腹的圜底罐,也有蛋形器和圈足器。常见的纹饰为饰于器身上部的斜划纹、弦纹等。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是曲柄刀和凹格短剑。饰物中出现了有点纹的三角形饰牌、双突戒指和粗厚手镯。


  还有一类遗存是石刻。系一种剑形的尖头石碑,一般立于墓葬附近。碑的前棱下部刻有兽角兽耳的人面形象,少数是人面浮雕。一部分刻出女性特征,其余则为男像。推测这些石刻是神像或祖先形象。
  经济生活和社会形态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出土的畜骨说明主要饲养绵羊,次为牛、马。马被用作交通工具,发现带有骨镳的原始笼头。铜镰、石磨盘和兽骨资料表明,居民也从事农业和狩猎。手工业有制陶、采铜、冶铸、纺织、制革等项。居民过半游动生活,春播之后将畜群赶到夏季牧场,住轻便可迁的房屋,秋天返回原地秋收过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推测当时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男子与女子或小孩合葬及碑刻男像,反映了氏族中男性地位的加强。从随葬品推知,氏族成员之间尚无明显的贫富不均现象。
  文化联系、起源和人种类型  该文化的弯刀、短剑、锛、弓形器、饰物等青铜器及其动物纹饰,与外贝加尔、蒙古和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以及西方伏尔加河流域的某些器物颇相类似,表明该文化与这些地区的青铜文化有密切联系。起源及人种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二说:一说卡拉苏克人是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其文化与中国北方有密切关系,应是中国北方的移民与叶尼塞河流域居民相融合而共同创造的;一说卡拉苏克人带有帕米尔 -费尔干纳类型和安德罗诺沃人的特征,其文化是在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有人提出这一文化起源于靠近帕米尔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地区。关于该文化的断代,各家说法还有出入,上限大体在前15~前12世纪之间,下限在前8~前6世纪之间。关于石峡期遗存的性质,还有人坚持认为它是与卡拉苏克文化平行的另一种文化,并名之为鲁加夫卡文化。上述问题都有待于作进一步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8: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