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固体的导电性 |
释义 | guti de daodianxing 固体的导电性(卷名:物理学)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lids 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导电特性,通常用电导率σ来量度它们的导电能力。电导率的定义是对固体施加的电场强度E与固体内电流密度J的比值。实验研究指出:在不太强的电场下固体的电导通常服从欧姆定律,即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σ是与电场强度无关的。对于立方晶体或非晶态材料来说,电导率σ是各向同性的,是一个标量。在一般情况下,电导率可能是各向异性的,应该用一个二阶张量表示。电导率的单位是欧-1·厘米-1。在许多情况下,电导率的倒数是一个使用起来更方便的量,称之为电阻率,用ρ表示。 根据电导率的数值及其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大致把固体分为三类: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下面依次作简要的说明。 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电导率在102欧-1·厘米-1以上。金属中的电流密度J可写成电子电荷e、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尌和电子浓度n的乘积,即 ![]() ![]() ![]() 不仅电子与点阵振动相互作用是固体电阻的起因,点阵的不完整性,如缺陷、杂质的存在也破坏了严格的周期性势场,也是电阻的起因。这种原因引起的电阻一般与温度无关,在低温下这部分电阻保持不变,不会消失,称为剩余电阻。如图所示,为钠在低温时由于点阵缺陷散射机制引起的剩余电阻。有些金属和合金,在极低温度下电阻率会突然降到零,在此转变温度下的物质叫做超导体(见超导电性)。 ![]() 半导体 半导体的电导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对于本征半导体,在绝对零度时,它只有完全被电子填满的价带和全空的导带,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带隙,或称禁带(见固体的能带)。当温度升高时,有少量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产生能导电的电子和空穴,载流子浓度与温度有关,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可近似表示为σ∝e-A/T,A是常数,T是绝对温度。对于掺杂半导体的电导,以及半导体的导电中其他问题,见半导体物理学。 绝缘体 通常把电导率小于10-15欧-1·厘米-1的材料称作绝缘体。从能带理论的观点来看,绝缘体与半导体的区别仅在于绝缘体的禁带宽度比半导体大,因此绝缘体中载流子浓度非常小,决定了绝缘体的电导率很小。 离子晶体和非导态固体 对某些离子晶体,还存在另一种导电机制──离子导电。它是靠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的移动引起电流的。通常,离子电导率很小。 上述的固体电导都是指晶态固体,对于非晶态固体的电导还有自己的特点,见非晶态材料、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电介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