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指思想活动。如:无意识;有意识;下意识。
❸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如:意识形态;封建意识;农民意识。
出处:语词卷 • Y • yì • 意
词条 | 意识 |
释义 | 意识 意识(yì shí) ❶觉察;想。如:意识到他话里有话;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 ❷指思想活动。如:无意识;有意识;下意识。 ❸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如:意识形态;封建意识;农民意识。 出处:语词卷 • Y • yì • 意 意识 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家将意识理解为物质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哲学家强调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肯定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且强调人的意识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性。在哲学上,意识和思维有时是同义的概念,但意识一词的范围较广。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意识(consciousness) 个体处于觉醒时的心理状态。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不仅能够觉知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能了解自己的记忆、想象、情绪、计划等心理活动。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特点。根据意识对象在意识中所处的位置可将意识分为焦点意识和边缘意识:焦点意识,即全神贯注于某些刺激得到的明确意识经验;边缘意识,即在注意边缘获得的模糊的意识经验。根据意识本身的水平将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指个体随时可以觉知的比较清晰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指当前不在意识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进入意识状态的意识,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桥梁;潜意识指对环境中的事物没有感知的状态,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永远无法进入到意识状态。 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基本概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