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Y • yàn • 燕
词条 | 燕乐 |
释义 | 燕乐 燕乐(yàn lè) 宴饮愉悦。《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出处:语词卷 • Y • yàn • 燕 燕乐 亦作“宴乐”、“讌乐”。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春官》,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一般采自民间俗乐,以别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隋唐时期,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部分外来音乐,形成了供宫廷宴饮、娱乐时用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统称为“燕乐”(见杜佑《通典·乐典》),曾盛极一时,获得高度发展。宋代沈括将含有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成分的汉族民间音乐称为“燕乐”(见《梦溪笔谈·乐律》)。随着民间音乐的演变,各代宫廷燕乐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汉时有相和歌、百戏等,唐时有歌曲、舞曲(包括大曲、法曲)、戏弄等,宋代以来有杂剧、传奇等。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源 流 燕乐 ⑴ 泛指中国古代宫廷及富豪官宦家庭宴饮时的乐舞。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春官·磬师》,指天子及诸侯宴饮时的乐舞。宫廷燕乐兼具礼仪性、典仪性、欣赏性和娱乐性。周代“房中乐”,隋、唐、宋代宫廷所用的俗乐,均为广义的燕乐。随着民间音乐的演变,各代宫廷燕乐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汉代有相和歌、百戏等,唐代有歌曲、舞曲(包括大曲、法曲)、戏弄等,宋代以降有杂剧、传奇等。 ⑵ 专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中的第一部。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和《承天乐》4部,主要是歌颂唐皇的功德和祝福唐代繁荣昌盛。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传有“景云现,河水清”的祥瑞征兆,宫廷乐官张文收作《景云河清歌》颂扬。后依曲编舞,成为“燕乐”之首。《承天乐》宣扬皇帝承天之命来统治人民。《破阵乐》和《庆善乐》以歌颂唐太宗武功和文德为主题。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舞蹈 • 名词术语 燕乐 亦作“宴乐”、“讌乐”。音乐体裁。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春官·磬师》,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一般采自民间俗乐,以别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隋唐时期,在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部分外来音乐,形成了供宫廷宴饮、娱乐时用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统称为“燕乐”(见杜佑《通典·乐典》)。曾盛极一时,获得高度发展。宋代沈括将含有少数民族和外来音乐成分的汉族民间音乐称为“燕乐”(见《梦溪笔谈·乐律》)。随着民间音乐的演变,各代宫廷燕乐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汉时有相和歌、百戏等,唐时有歌曲、舞曲(包括大曲、法曲)、戏弄等,宋代以来有杂剧、传奇等。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