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陈述;描摹。《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柳宗元《游黄溪记》:“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也指陈述、记叙、申诉或褒奖的文辞或证件。如:行状;传状;诉状;奖状。
❸善状。《汉书·东方朔传》:“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
❹礼貌。《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无)状。”
出处:语词卷 • Z • zhuànɡ • 状
词条 | 状 |
释义 | 状 状〔狀〕(zhuànɡ) ❶形态;情况。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又《袁家渴记》:“余无以穷其状。” ❷陈述;描摹。《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柳宗元《游黄溪记》:“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也指陈述、记叙、申诉或褒奖的文辞或证件。如:行状;传状;诉状;奖状。 ❸善状。《汉书·东方朔传》:“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 ❹礼貌。《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无)状。” 出处:语词卷 • Z • zhuànɡ • 状 状 ⑴ 亦称“奏状”。中国古代臣僚向皇帝、上级衙署分条陈事的文种之一。始于汉,多用于察举官员,列其才能或罪状;对某事论列其好坏也用状。唐宋沿用。元后,臣民上言于皇帝不复用状,但元代各部上尚书省、明代县上府州等文书皆用申状。明代应天府、太常寺、翰林院等上各部的文书称呈状。民国时,用于人民向官署的呈文。 ⑵ 任命官员及赏授徽章时发给的证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程式》:“任职员及授赏徽章之证书曰状。”后多用于奖励证明。 ⑶ 法律文书名称。即“诉状”。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状 ❶选举制度用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及其属官对士族人士才、德的简要评语,据此及家世评定其在士族内部之品级。其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中正的关系。 ❷公文用语。唐代以后通行公文之称。唐上行文书的一种。又通常指陈述、记叙、申诉或褒奖的文书和证件,如行状、传状、诉状、奖状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