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X • xiàn • 县
词条 | 县令 |
释义 | 县令 县令(xiàn lìnɡ) 一县的行政长官。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万户以下的称长。南北朝始,不再有户数的限制。元称县尹,明清称知县。北洋政府时期改称县知事。今称县长。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n • 县 县令 简称“令”。官名。县级行政机构长官。战国时三晋(韩、赵、魏)和秦、齐已称为令。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度形成,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万户以上的县设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汉承秦制,边地县不满万户亦称令。职掌一县政务。佐官有丞、尉,由中央任命。属吏有诸曹掾、史、书佐等。魏、晋、南北朝沿袭秦汉制度,治千户以上大县者为令,南朝边境和少数民族之县,数百户乃至数十户亦有称令者。秩位自六品至九品不等。总理一县政务,又能掌兵,故常带杂号将军。任职者多为州、郡僚佐迁升,为前代所罕见。隋、唐、五代,秩自正五品上至从七品下,有七等之差。宋代为选人阶官名,后改通事郎。别置县令为职事官。常以带京朝官、选人、三班使臣等阶官或试衔者任职,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元代改称县尹。清代为知县别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