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hóu  ❶箭靶。《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参见“射侯”。
  ❷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直至代仍沿用。《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❸有国者的通称。《诗·大雅·抑》:“谨尔侯度。”又《邶风·旄丘序》孔颖达疏:“侯为州牧也。”
  ❹古时也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犹言“君”。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❺美。《诗·郑风·羔裘》:“洵直且侯。”
  ❻乃;于是。《诗·大雅·文王》:“上帝既命,侯于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乃臣服于也。”
  ❼表疑问,同“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❽作语助,同“惟”。《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又同“兮”。《史记·乐书》:“高祖诗三侯之章。”司马贞索隐:“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
  ❾姓。战国魏侯嬴
  另见hòu。
出处:语词卷 • H • hóu • 侯
hòu  见“闽侯”。  另见hóu。
出处:语词卷 • H • hòu • 侯
  ❶爵名。周代五等爵之一。一说为五等爵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战国秦至秦、汉行二十等爵,有关内侯、彻侯。东汉后期依其封邑地区等级,又有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之别。三国魏复置五等爵制,两晋至南北朝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开国侯、散侯、关内侯等名号。隋代置开国侯,为九等爵第六等。唐初为五等爵第二等,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加开国之称,为九等爵第六等,从三品,无封土,加实封者乃给租庸。宋代沿置,为十二等爵第九等。金代置郡侯。元代止用于封赠,正三品或从三品。明代置为三等爵第二等。清代为九等爵第二等,本身又分为四等,一等侯兼一等云骑尉,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叙为超品。乾隆十四年(1749年)追加美名,如奉义侯等。太平天囯亦置。
  ❷官名。同“候”。军中主侦察之官。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英marquess或marquis,法marquis,意marchese  欧洲的爵位名。查理大帝在位时为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古法语marchensis,源于古日耳曼语mark〔边区〕),相当于藩侯(边区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封建领主。王权加强后成为贵族爵衔,即“侯爵”,位在公爵与伯爵之间。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法国中世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2: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