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测 绘 学 • 总 类
词条 | 裴秀 |
释义 | 裴秀 裴秀(224—271) 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武帝时任司空,后任宰相。曾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言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原则。自此至明末,为中国制图者所遵循,在世界地图史上也有重要地位。绘有《禹贡地域图》(18篇)、《地形方丈图》,前者为中国最早历史地图集,后者为简缩的晋地图,今已佚。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测 绘 学 • 总 类 裴秀(224—271) 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武帝时官至司空。曾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及逢高取下、逢方取斜、逢迂取直,即把人行道路变为水平直线距离等原则。自此至明末,为中国制图者所遵循,在世界地图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绘有《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前者为历史地图,后者为简缩的晋地图,今已佚。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地理学家 裴秀(224—271) 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武帝时官至司空。曾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及逢高取下、逢方取斜、逢迂取直,即把人行道路变为水平直线距离等原则。自此至明末,为中国制图者所遵循,在世界地图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绘有《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前者为历史地图,后者为简缩的晋地图,今已佚。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著作与人物 • 人 物 裴秀(224—271) 西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季彦。仕魏,累迁尚书仆射。咸熙初主持改定官制,又议行五等之爵。司马炎即帝位,迁尚书令,封巨鹿郡公,后拜司空。始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采用。在位四年,为当世名公。著有《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等,均佚。创“制图六体”说,为后世所循。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两 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