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安事变
释义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中国故事片(上、下集)。西安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郑重、成荫编剧。成荫导演。金安歌、辛静主演。1935年,国民党东北军首领张学良、西北军首领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决定携手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年10月,张学良前往西安向蒋介石“苦谏”未果。12月12日,张、杨二人对蒋实行“兵谏”。活捉了蒋介石。将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通电全国。南京政府的何应钦等人企图借机扩大事态,取蒋代之并进一步向日本妥协。中共中央则从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经努力与张、杨以及宋美龄、宋子文兄妹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协议。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张学良亲自送其返回南京。曾获金鸡奖最佳导演等三项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中国影片
西安事变  话剧剧本。197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甘肃省话剧团《西安事变》创作组联合编剧,程士荣、郑重、姚运焕、胡耀华、黄景渊等人共同执笔。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仍实行“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命令东北军、西北军进剿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以国家民族为重,接受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于1936年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后经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斡旋,蒋被迫答应停止内战,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话 剧 • 剧 目
西安事变  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为逼迫蒋介石抗日在西安发动的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仍一面对日妥协,一面继续“剿共”。1936年12月4日,蒋调集大军到西北,以调离、改编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相威胁,逼迫张、杨继续剿共,并亲临西安督剿。张、杨在多次当面劝谏无效后发动“兵谏”,于12月12日在陕西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并随即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亡主张。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紧张活动。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准备乘机扩大内战,轰炸西安,牺牲蒋介石取而代之。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则力主与张、杨妥协,反对用兵。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条件下和平解决。17日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赴西安,对各方进行说服工作,并参与张、杨同蒋介石、宋子文、宋美龄的谈判。经过多方工作,12月25日,蒋介石在被迫接受“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下被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事件 • 事件、惨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