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词条 | 宋教仁 |
释义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 中国民主革命家。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发起同盟会,任《民报》撰述。1911年初(宣统二年底)回上海,任《民立报》主笔。旋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谋大举。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参与南北议和,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极力主张成立政党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译著《英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拟定《鄂州临时约法》等。主张仿行欧美的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议会民主制、实行宪政等。今有《宋教仁集》行世。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宋教仁 中国民主革命家。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发起同盟会,任《民报》撰述。1911年初(宣统二年底)回上海,任《民立报》主笔。旋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谋大举。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参与南北议和,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他亟想成立政党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被袁世凯心腹、国务总理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有《宋教仁集》。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宋教仁(1882—1913) 中国民主革命家。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发起中国同盟会,任《民报》撰述。1911年初(宣统二年底)回上海,任《民立报》主笔。旋与谭人凤等组织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发动革命。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初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参与南北议和;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极力鼓吹成立政党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在上海车站被袁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今辑有《宋教仁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