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词条 | 古无复辅音声母说 |
释义 | 古无复辅音声母说 古无复辅音声母说 音韵学学说。认为上古汉语没有所谓复辅音声母的学说。唐兰《论古无复声母,凡来母古读如泥母》提出,复辅音说不能成立的原因有三:“一曰:以中国语言与文字之关系言之,不能有复辅音。……一音必作一字,即一字只表一音也。”“二曰:由现代尚保存之较古语音足以证明古之无复辅音。脸字从佥声,本当在k母……《集韵》训颊,居奄切,当在k母,盖脸颊之义,当本俗语,故犹存古音也。元明以来乐府,保存此音,伶人至今奉为金科玉律,而今世俗语之脸面,则已变为力减切矣。”“三曰:同一主谐字中所谐之字k、t、p、l往往并见杂出,足以证明其必不由于复辅音也。如谐兼k者,有嫌x、有廉l,又有赚t……将谓其语根兼有此诸音而为ktpl乎?古今中外,无此唇吻也。”其他学者也认为,现代中国方言中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痕迹,从古代韵书的反切上字也看不出复辅音声母的现象,汉语和汉藏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复杂,很难找到成批的可靠的对应材料,因此上古并没有所谓的复辅音声母。参见“古有复辅音声母说”。 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