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无轻唇音说
释义
古无轻唇音说
古无轻唇音说  音韵学学说。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条提出来的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的观点。钱氏说:“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意谓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上古都读如重唇音帮、滂、並、明四母。其根据有古书异文(如《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下》引作“凡民有丧,扶服救之”,“匍”,中古並母,“扶”,中古奉母,“匍匐”“扶服”同为一词,上古读音应该相同)、汉魏反切(如西晋吕忱《字林》“邶,方代反”,“邶”,中古並母,“方”,中古非母,“邶”用“方”做反切上字,上古读音应该相同)等。现代音韵学认为,钱氏所提出的证据大都只能证明上古轻、重唇音不分,而不能证明上古唇音声母确实读如重唇,不过考虑到中古非组在三等,帮组虽然四等俱全,但是绝不出现在非组所在的韵母之前,两者正相互补,上古可以合二为一;而且闽方言、吴方言中轻唇音多读如重唇音,如“蚊”读[men],保留了轻唇音的古读,在梵汉对音中汉语的轻唇音字也用来对译梵文的双唇辅音,如“南无”对译namas(“无”,中古微母),因此钱氏的这个学说仍可成立。
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