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越窑
释义
越窑
越窑  中国名窑。中心窑址在今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唐、五代到宋初的窑址尤多。釉色有青黄、青绿或湖绿色,釉层均匀,光洁莹润。装饰图案有花鸟、人物、几何形等。所烧瓷器曾远销海外,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和日本等地均有遗物发现。晚唐、五代时期曾烧造“秘色器”,故有称“秘色窑”者。秘色之名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宋代赵令畤《侯鲭录》称其被吴越王钱氏垄断,“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越窑  汉至宋代青瓷窑。位于浙江上虞、慈溪一带,其地古属越州,故名。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据近年调查得知,青瓷窑址遍布于浙江全省,多处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窑青瓷创烧于东汉,六朝、唐宋达到鼎盛,宋中晚期趋衰,南宋初又一度转盛。窑炉均为龙窑,依山坡而建,长度在20米左右,盛时长度可达50米。窑具有支钉、垫柱等,唐宋时使用了匣钵,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上品的秘色瓷由此而生。青瓷胎骨细薄,釉面莹润,如冰似玉。装饰技法多样,还采用了釉下绘彩和镶嵌金边银边、镂孔透雕、浅浮雕等工艺。纹样除简洁清丽的线条外,还采用有寓意的自然风景图案。唐宋时逐渐为宫廷烧制贡品,宋代“置官监窑”,曾发现刻有“用烧官物”、“官”、“官样”铭的遗物。越窑青瓷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远及亚非诸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瓷窑址
越窑  汉至宋代青瓷窑。位于浙江上虞、慈溪一带,其地古属越州,故名。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据近年调查得知,青瓷窑址遍布于浙江全省,多处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窑青瓷创烧于东汉,六朝、唐宋达到鼎盛,宋中晚期趋衰,南宋初又一度转盛。窑炉均为龙窑,依山坡而建,长度在20米左右,盛时长度可达50米。窑具有支钉、垫柱等,唐宋时使用了匣钵,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上品的秘色瓷由此而生。青瓷胎骨细薄,釉面莹润,如冰似玉。装饰技法多样,还采用了釉下绘彩和镶嵌金边银边、镂孔透雕、浅浮雕等工艺。纹样除简洁清丽的线条外,还采用有寓意的自然风景图案。唐宋时逐渐为宫廷烧制贡品,宋代“置官监窑”,曾发现刻有“用烧官物”、“官”、“官样”铭的遗物。越窑青瓷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远及亚非诸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瓷器 • 著名瓷窑
越窑  中国古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创烧于东汉,鼎盛于唐、五代,衰落于宋。东汉晚期生产的青釉瓷已经达到现代瓷器的标准,从而使中国成为瓷器发明的源头。唐代慈溪上林湖窑址生产的秘色瓷是唐代越窑瓷器的代表产品。
出处:材料科学卷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传统陶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