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词条 | 解蔽 |
释义 | 解蔽 解蔽 《荀子》篇名。解,去除;蔽,蔽塞,杨倞注:“言不能明通,滞于一隅,犹如有物雍蔽之也。”论述认识和思想方法,杜绝认识的片面性。认为人们认识中常犯的错误是“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容易为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所蒙蔽。即如战国诸子而言:“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其主观原因是“倚其所私”,客观原因是“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解蔽之道为:“兼陈万物而中悬衡”,将事物及其所有方面尽予展现,以“道”为之折中权衡。求道又凭“虚壹而静”,即心储存知识,又不让已获知识成为成见,妨碍接受新知(“虚”);心同时兼知多种事物,一旦专注于此事,即不为他物所干扰(“壹”);心始终在活动,却又能够不受扰动而保持沉静(“静”)。即所谓“大清明”。对注意、思维、想象、错觉、幻觉等心理现象也有论述。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解蔽 《荀子》篇名。解,解除;蔽,“言不能通明,滞于一隅,如有物壅蔽之也”(杨倞注)。篇中提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一端之曲,指片面、部分),而暗于大理”的命题,主张消除各种片面性认识,强调全面认识事物的“心”的重要。批判了诸子之学,如“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等。是《荀子》书里集中探究认识论的一篇论著。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