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教派、组织、机构 • 正 教
词条 | 俄罗斯正教会 |
释义 | 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正教会(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Черковь) 正教最大的自主教会。俄罗斯最大宗教组织。其历史始于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下令由拜占庭教士为全体基辅居民在第聂伯河边施洗,从此全民皈依基督教。原属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为东正教的一部分。1288年教会中心从基辅迁至弗拉基米尔。1325年起莫斯科成为都主教区中心。1439年希腊正教和罗马天主教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宗教会议,通过东西教会复和的决定。俄罗斯正教会在莫斯科大公的支持下,拒绝承认佛罗伦萨协议,并于1448年自主召开主教会议,自选俄罗斯人梁赞主教约纳(Иона,约1390—约1461)担任都主教。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所在各东方国家先后臣服于土耳其人,俄罗斯正教会乃自命为东正教会的首脑,宣称俄罗斯政权承袭罗马帝国,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区改称牧首区,其都主教约夫当选为第一任“莫斯科和全俄牧首”,从此俄罗斯正教会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管辖。1653—1665年牧首尼康实行改革,修订《圣经》俄译本,统一礼仪。教会势力日益增长,终于同沙皇政权发生冲突,尼康被革除教职。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再次进行改革:颁布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取消牧首制;成立主教公会,由斯特凡·雅沃尔斯基(Стефан Яворский,1658—1722)担任其首任主席。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1917年十月革命后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国教体制告终;牧首制恢复,主教公会由牧首主持。革命前共有信徒1.5亿人,大小教堂78767个,黑白衣教士30万人,男修道院487个,女修道院547个,神学院4所,神学校57所,高级僧侣148人,主教区68个(1个在北美)和多个传教士团(中国、日本、伊朗等)。此后教会规模大为缩小。1923年牧首吉洪发表声明,表示教会放弃反苏维埃活动,并作出守法保证。1941年代理牧首谢尔盖发表告全国教徒书,号召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法西斯侵略,并募捐1.5亿卢布支援前线。1943年谢尔盖当选为牧首。1945年阿列克塞一世继任为牧首。1961年阿列克塞一世召开主教会议,决定加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1971年召开地方宗教会议,对1946年废除布列斯特和乌日哥罗德教会合并协议表示满意,分别承认美国和日本正教会的自主和自治地位,选举皮缅(Пимен,1910—1990)为牧首。到80年代中期,共有教堂6794个,主教区76个,国外督主教3个(西欧、中欧、拉丁美洲),国外监督司祭管区3个,男女修道院20个(国外2个),神学院2所,神学校8所,高级僧侣76人。1988年在四大正教中心——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和基辅庆祝基督教传俄一千周年,并在红场为之立碑纪念。1990年阿列克塞二世当选为牧首。同年通过的《苏联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及《俄罗斯联邦宗教信仰自由法》使教会从此取得法人地位。圣诞节和复活节亦成为全国正式节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正教会于1992年6月成立基辅牧首区,宣布脱离莫斯科牧首区管辖。1992年11月,俄罗斯政府宣布将所有教堂,修道院,教会财产、文物及图书等归还教会。到1992年底,其教堂已增至15000个,高级僧侣130余人,正教院校38所,并在莫斯科大学开办正教神学教义学院。2009年2月,基里尔(Кирилл,1946— )当选为新牧首。出版《莫斯科牧首公署杂志》、《教会通报》等20余种报刊。俄罗斯正教约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传入中国,先后派遣20届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1922年,其驻北京传教士团改称中国东正教会北京总会。1955年牧首阿列克塞一世等人到上海召开会议,讨论中国正教会自主问题。1991年曾接待中国基督教协会代表团,1993年派代表团回访中国。时任俄罗斯正教外联部主任的基里尔于1999年来华访问,于2007年参加“俄中友好年”组委会。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教派、组织、机构 • 正 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