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天台
释义
司天台
司天台  官署名。掌观测记录天文气象、制定颁布历法,兼掌天文历法知识传授、专门人才培养。周置太史,秦汉设太史令,隋改为太史监。唐初改为太史局,隶秘书省。武则天时称浑天监、浑仪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太史监。乾元元年(758年)建置司天台,不隶秘书省,成为独立的国家天文机构。置历博士(保章正)一人,教授历法;天文博士(历台郎)二人,教授天文气象;漏刻博士六人(或九人),教授计时技术。有历生55人(或36人),天文生50人(或60人),天文观生90人(由天文生年深者补),漏刻生360人,分别学习历法、天文、气象、计时。宋改司天监,设监、少监、五官正(春、夏、中、秋、冬)等官。有天文学生和监生(学生经铨试历算合格者),尤重实际观测能力培养,每夜差学生数人台上四面瞻望流星逐次以闻。熙宁二年(1069年)诏:“若门士不识五星以上者,降充额外学生。今后每遇两天文院及浑仪所正名学生有阙,先于额外监生、学生内拣试点识周天星座,取及八分已上最精熟者”补充(《宋会要辑稿·职官十八》)。宋元丰改为太史局,设太史令、正及五官正等职,监生改称局生。大观四年(1110年)算学并入。辽、金称司天台。金司天台长官为提点。设监、少监、判官、教授等,置学生。元初沿设。另设回回司天台。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合而为一,招生员。十五年,观象、颁历诸事归太史院,遂成培养天文、历法生员之专门机构。延祐元年(1314年)改称司天监。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机构、团体
司天台  官署名。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太史监置,隶秘书省。以司天监为长官,属官有少监、丞、主簿、主事等。掌察天文,稽历数,观测气候,预测天象。每季记录祥异于起居注,岁终送史馆;岁颁历书于天下。又置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及副正;有通玄院;其属官保章正、灵台郎、挈壶正、监候、司历、司辰等皆加五官名号。又有漏刻博士等。宋、辽改称司天监。金复称司天台,隶秘书监。长官为提点,下设监、少监等。辖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等科。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沿金置。至元八年(1271年)又置回回司天台。十一年,两台合并为一。十五年,别置太史院掌颁历之政,本台成为专设的天文学校。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改司天监。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