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词条 | 议政王大臣会议 |
释义 |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亦称“国议”。清初满族贵族参预国事之政治制度。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筹建后金政权时,特设议政大臣(即理政听讼大臣)五人佐理国事,与诸贝勒每五日集议国政。天命七年(1622年)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嗣位,为分散诸王贝勒的权力,命八旗总管大臣(固山额真)均参加议政。后又扩大到贝子,规定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人。此后,议政制度逐渐演变成王大臣共同辅政的一种形式。顺治元年(1644年),于内廷设议政处。其议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廷议,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二是交议,凡奉旨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公事,由内阁转交议政处,王大臣共同会议后核奏。雍正年间成立军机处,重要军国大政皆由该处承旨遵办,此制遂废。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式取消。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