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语
释义
论语
论语  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如重视德行对于文化(包括文学)修养的决定作用,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要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辞达而已矣”(《卫灵公》),以求“尽善尽美”(《八佾》)等,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都有规范作用。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阳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著名言论,更具开创性理论价值。由于其论文以儒家道德礼义为准,强调无邪归正,极力排斥“郑声”,直接影响了以后“发乎情,止乎礼义”以及“温柔敦厚”诗教的形成。成为正统保守文学观的理论基础。注释本主要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另有近人程树德《论语集释》,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笔记杂著 文言小说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研究孔子的第一手资料。结集于曾子去世到战国中期的一段时间。编纂者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中称:“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东汉郑玄认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唐柳宗元认为曾子弟子编纂。北宋程颐等认为出自有子、曾子之门人。随着郭店楚简等简帛佚籍的研究,子思在《论语》编定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可以认定《论语》结集于孔子去世一百年间。现存最早的《论语》版本于1973年出土于河北定县八角廊村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字数不到今本《论语》二分之一。汉代《论语》分《古论》、《齐论》、《鲁论》三家,师法并不严格。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将《鲁论》与《齐论》择善而从,合而为一,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熹平石经与今本《论语》的主体即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依据《张侯论》,考之《齐论》、《古论》,著有《论语注》。三国魏何晏等主要集合汉儒及时人八家之说并间下己意,成《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兼采何晏、江熙所引各家旧注,补以他说,成《论语义疏》。宋初邢昺因皇疏作《论语注疏》,“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王安石变法以后,其弟子陈祥道《论语全解》“行于场屋”,为当时所重。南宋朱熹博采宋儒之说成《论语集注》,并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的集注合编《四书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官学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清刘宝楠、刘恭冕父子集乾嘉学者考证作《论语正义》,是清代《论语》注释考证大成之作。近人程树德《论语集解》本孔子“述而不作”之旨,将宋以后诸家之说分类采辑,征引宏富。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便于初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教材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及古文本的《古论》三种,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据《鲁论》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张侯论》,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和《古论》而成。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注释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经传 篇名 注疏
论语  文艺刊物。1932年9月在上海创刊。林语堂、陶亢德、郁达夫、邵洵美等先后主编。半月刊。1937年8月出至第一百十七期后,因抗战爆发而停刊。1946年12月复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先后共出一百七十七期。提倡“幽默”及“语录体”文学,发表抒写“性灵”的小品文、掌故丛谈等。现代文学史上,一般把在该刊及在《人间世》(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等同类刊物上发表小品文的主要作家称为“论语派”。
出处:中国文学卷 • 现代文学 • 期 刊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资料集。一般认为由孔子弟子编辑。写成于战国初期,共有二十篇。内容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其仁的精神,融人伦道德、政治于一炉,撮己、人、家、国、天下为一体,将孝悌忠信的道德观念扩大到政治关系之中,构成一种宗法制的伦理、政治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道德政治,强调治之有道、齐之以礼、德主刑辅和允执其中的为政之道。《论语》在儒家经典中地位最高,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影响至深。重要注释本有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及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论语  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言行汇编。现行本《论语》二十篇,其篇名一般取篇首数字,基本采用问答体体裁记叙孔子及门徒之间的对话,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该书的版本和注释很多,较早的通行本有:三国魏何晏的《论语集解》,收入《四部丛刊》;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有中华书局排印本(1941年);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收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1958年)及杨伯峻《论语译注》(1962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及古文本的《古论》三种,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据《鲁论》参考《齐论》编出定本,号《张侯论》,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和《古论》而成。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注释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