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词条 | 证人书院 |
释义 | 证人书院 证人书院 ⑴ 亦称“证人社”。原址在浙江绍兴城内。明崇祯初年,刘宗周与王守仁后学陶奭龄会讲于石篑书院,因学术观点不同,为救正王学末流之弊,遂于崇祯四年(1631年)就古小学址另立证人书院,单独讲学,并手订《证人社约》、《约诫》、《会仪》,以诚敬、慎独为讲学宗旨,从学者众,黄宗羲等出其门。十七年,因社稷易主而停止讲学。清康熙六年(1667年),黄宗羲与同门友姜希辙、张应鳌等重举书院讲经会,主读书穷经,诋斥游谈,从者数百,又为天下注目。康熙末改为义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县朱仲麟重修,五十三年知县余名暨再修,改名稽山书院。 ⑵ 亦称“证人讲社”、“甬上证人书院”。原址在浙江宁波。清康熙六年(1667年),万斯大、斯同、万言叔侄联合甬上名士27人赴余姚执贽黄宗羲门下;七年春,黄欣然应邀来甬主鄞城讲席,会于广济桥、延庆寺,书院正式创立。讲学多在弟子家中、别业、祠堂举行,每月两次,每次一日;强调穷经、读史、学文,兼及天文、地理、数学,力主经世,以求改变明末空疏浅薄学风;治学则不专一家经说,要求“积思自悟”;弟子多为浙东学术代表。十四年秋,书院讲学停止。次年,黄宗羲应邀主教海宁。十八年,书院弟子陈锡嘏恢复讲学,复有一时之兴。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