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旧指语助辞、虚词。清王引之有《经传释词》。
❸通“辞”。如:致词;歌词;欢迎词;发刊词。
❹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兴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参见“词牌”。
出处:语词卷 • C • cí • 词
词条 | 词 |
释义 | 词 词〔詞、█〕(cí) ❶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 ❷旧指语助辞、虚词。清王引之有《经传释词》。 ❸通“辞”。如:致词;歌词;欢迎词;发刊词。 ❹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兴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参见“词牌”。 出处:语词卷 • C • cí • 词 词 词汇学术语。语言中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有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固定的音节表示;词有相对完整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词的结构基本凝固,一般不能扩展或嵌入其他成分。词与语素的区别在于,词“能够独立运用”,即作为现成的造句材料,能够在语法规律的支配下充当句子成分,或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与大于它的语言单位——词组(短语)的区别在于,后者并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词分成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单纯词和合成词、实词和虚词等等。词的概念涉及许多方面,不同的语言情况也不一致,所以难于给词下一个完整的、适用于一切语言的定义。 出处:语言学卷 • 词汇学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兴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参见“词牌”。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词 亦作“辞”。旧指古汉语虚词、语气助词。如《楚辞·九歌》:“蹇谁留兮中洲。”东汉王逸注:“蹇,词也。”又如《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清代王引之有《经传释词》一书。 出处:语言学卷 • 语法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