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诏〔詔〕zhào  ❶告。多用于上告下。如:诏示;诏告。《周礼·春官·大宗伯》:“诏相王之大礼。”《庄子·盗跖》:“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吕氏春秋·审分》:“多其教诏。”亦泛指告语。《离骚》:“诏西皇使涉予。”
  ❷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汉书·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
  ❸召见。《后汉书·冯衍传下》:“诏伊尹郊兮。”
出处:语词卷 • Z • zhào • 诏
  亦称“诏书”。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之一。用于使天下臣民周知。秦始皇改“令”为“诏”,凡颁布不属重大制度之命令,即用诏。《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后多用作答复臣僚的上奏或对官员训示等。如新君主即位,需诏告四方,称“即位诏”;皇帝之遗嘱称“遗诏”;皇帝下诏自责,称“罪己诏”。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❶文书名。下行文。初意为上告于下。《周礼·春官·大宗伯》:“诏相王之大礼。”秦统一天下,始定天子称皇帝,其令为诏。此后,即作为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后代皆因之。亦称诏书、诏旨、诏命等。宋代赐待制、大卿、大监、中大夫、观察使等五品以上官用诏书,由翰林学士院锁院起草,采用四六句文体。明代诏书由殿阁大学士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清代皇帝在遇有“大政事布告臣民,垂示彝宪”时使用,如即位、亲政、上尊号等,均诏告天下。皇帝临终有遗诏,例由内阁撰拟,钤用“皇帝之宝”。
  ❷南诏称王为诏。《旧唐书·南蛮传》:南诏“谓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唐开元年间,“六诏合为一诏”。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唐南诏王称谓。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