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真是;的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❸果真;如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❹姓。
出处:语词卷 • C • chéng • 诚
词条 | 诚 |
释义 | 诚 诚〔誠〕(chéng) ❶真心实意。如:开诚布公。《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❷真是;的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❸果真;如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❹姓。 出处:语词卷 • C • chéng • 诚 诚 《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唐李翱将“诚”视为“圣人之性”,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北宋周敦颐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诚,以言其实有尔”(《张子正蒙注·天道篇》),“诚者,天之道也,阴阳有实之谓诚”(《太和篇》),用以指客观的“实有”,并作为宇宙的一般规律。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