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阙〔闕〕jué  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  另见quē,què。
出处:语词卷 • J • jué • 阙
阙〔闕〕quē  ❶过失;错误。《左传·成公二年》:“其实有阙。”
  ❷空缺;亏损。《左传·昭公二十年》:“过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杜预注:“阙,空也。”《礼记·礼运》:“三五而阙。”孔颖达疏:“谓月光亏损。”
  ❸毁;除。《吕氏春秋·孝行》:“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另见jué,què。
出处:语词卷 • Q • quē • 阙
阙〔闕〕què  ❶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专作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门部》:“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因以为宫门的代称。《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
  ❷见“城阙”。
  ❸姓。代有阙礼
  另见jué,quē。
出处:语词卷 • Q • què • 阙
  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成对左右各一,或木构或石砌;或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木阙现已不存。用石雕砌而成的阙,专作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阙体由基座、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仅一阙体的称“单出阙”(亦称“单阙”),由两个或三个向外侧依次缩小的阙体组成的称“双出阙”(亦称“双阙”)或“三出阙”。阙体越多,等级越高。多阙体的阙亦称“子母阙”。如东汉沈府君阙(单阙)、高颐阙(双阙)等。建高台、起楼观的如唐代大明宫含元殿前的翔鸾、栖凤双阁,明清北京故宫的午门等。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因以为宫门的代称。《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古时建于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一种具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常成对排列,状似门墩。亦有左右两阙上部连建一体者,类似门楼。《诗经》中已有城阙记述。汉代帝王显贵崇尚厚葬,于祠墓前设立双阙,成一定制。现存汉代石阙,大者阙身附有子阙,石面雕有人物图案,阙顶重檐,一高一低成迭落式,檐下设有斗栱;小者仅一独石建造,单檐屋顶。今存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河南嵩山南麓登封三阙,均属东汉时石阙之范例。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名词术语
  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专作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也有大阙旁更建小阙,称“子母阙”。如东汉王稚子阙、高颐阙等。
高 颐 阙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考古学一般 • 名词术语

  训诂学术语。对于尚不明白的词语或事物,暂且存疑,不作解释。如《说文解字》:“旁,溥也。从二,阙,方声。”清段玉裁注:“阙,谓从>之说未闻也。……凡言‘阙’者,或谓形,或谓音,或谓义,分别读之。”“>”是“旁”字的篆体去掉上(二)、下(方)两部分留下的部分。
出处:语言学卷 • 训诂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