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 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人和哺乳类动物的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一略呈弯曲的外耳道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管壁有分泌黄色耵聍(耳垢)的腺体,起防御小虫侵入的作用。中耳和内耳均位于颅底颞骨内。中耳则位于外耳与内耳间,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窦及乳突小房。鼓室外侧壁是一层薄膜(鼓膜)与外耳分隔,其前壁有一个小管称咽鼓管,向前与咽相通。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彼此以滑膜关节相连成链,能将由声波所引起的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至内耳。参见“内耳迷路”(306页)。 人耳示意图
1. 耳郭 2. 外耳道 3. 鼓膜4. 鼓室 5. 听小骨 6. 咽鼓管 7. 前庭 8. 半规管 9. 耳蜗
出处:生命科学卷 • 动物部分 • 脊椎动物与人体解剖名词
耳 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分三部分:(1)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管壁有分泌耵聍的腺体,起防御小虫侵入的作用。(2)中耳,亦称“鼓室”。位于颅底颞骨内,为外耳与内耳间的腔隙。外侧壁为鼓膜,与外耳分隔;前壁有咽鼓管,向前与咽相通;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彼此以关节相连,能将由声波所引起的鼓膜的振动传至内耳。(3)内耳。位于颅底颞骨内,由内耳迷路组成,迷路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人耳三部分示意图
1.耳郭2.外耳道3.鼓膜4.中耳(鼓室)5.听小骨6.耳咽管7.前庭8.半规管9.耳蜗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学
耳 人体器官名。主听觉。中医学上以肾与耳有内在联系。《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故人体各部发生病变时,皆能通过经络而反映于耳部,并可在其有关部位施行针刺治疗。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基础理论 • 藏象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