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ěr  ❶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
  ❷卷曲如耳朵之物。如:木耳;银耳。
  ❸像两耳分列两旁之物。《考工记·氏》:“(鬴)其耳三寸。”郑玄注:“耳在旁可举也。”如:耳房;鼎耳。
  ❹谷物经雨生芽。《朝野佥载》卷一:“秋甲子雨禾头生耳。”
  ❺耳闻。《汉书·外戚传上》:“又耳曩者所梦日符。”颜师古注:“耳常听闻而记之也。符,犹瑞应。”
  ❻“而已”的合音。《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❼表语气,用同“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吾无望焉耳。”《论语·雍也》:“女(汝)得人焉耳乎?”
  ❽通“仍”。见“耳孙”。
出处:语词卷 • E • ěr • 耳
  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人和哺乳类动物的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一略呈弯曲的外耳道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管壁有分泌黄色耵聍(耳垢)的腺体,起防御小虫侵入的作用。中耳和内耳均位于颅底颞骨内。中耳则位于外耳与内耳间,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窦及乳突小房。鼓室外侧壁是一层薄膜(鼓膜)与外耳分隔,其前壁有一个小管称咽鼓管,向前与咽相通。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彼此以滑膜关节相连成链,能将由声波所引起的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至内耳。参见“内耳迷路”(306页)。
人耳示意图
  1. 耳郭 2. 外耳道 3. 鼓膜4. 鼓室 5. 听小骨 6. 咽鼓管 7. 前庭 8. 半规管 9. 耳蜗
出处:生命科学卷 • 动物部分 • 脊椎动物与人体解剖名词
  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分三部分:(1)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管壁有分泌耵聍的腺体,起防御小虫侵入的作用。(2)中耳,亦称“鼓室”。位于颅底颞骨内,为外耳与内耳间的腔隙。外侧壁为鼓膜,与外耳分隔;前壁有咽鼓管,向前与咽相通;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彼此以关节相连,能将由声波所引起的鼓膜的振动传至内耳。(3)内耳。位于颅底颞骨内,由内耳迷路组成,迷路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
人耳三部分示意图
  1.耳郭2.外耳道3.鼓膜4.中耳(鼓室)5.听小骨6.耳咽管7.前庭8.半规管9.耳蜗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学
  人体器官名。主听觉。中医学上以肾与耳有内在联系。《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故人体各部发生病变时,皆能通过经络而反映于耳部,并可在其有关部位施行针刺治疗。
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基础理论 • 藏象生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