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太宗
释义
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唐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随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工书法,传世书迹有《温泉铭》、《晋祠铭》等。又能诗文,原有文集三十卷,不传。明人辑有《唐太宗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隋唐五代作家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唐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随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
唐 太 宗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唐
唐太宗  即“李世民”。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随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在立法上,确定力求宽简,保持法典相对稳定的原则,颁行《贞观律》,并不断修订律令,去除法密刑苛的弊病。在执法上,主张“恤刑慎杀”,明正赏罚,要求官吏严格依法办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