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词条 | 唐甄 |
释义 | 唐甄 唐甄(1630—1704) 清初思想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川)人。生于吴江。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宗阳明心学,但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不讲事功。认为“事功”出于“心性”的修养,“心性”修养应表现为“事功”,两者是相互结合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主张“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潜书·大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断言“天子号尊,亦人也”、“人无贵贱”(《潜书·抑尊》),否认了帝王的神圣性。从欲望同一论证平等的必然性,认为“生人虽多”,“人心虽异”,“其为情则一”(《潜书·尚治》),“虽贵为天子……无不与民同情也”(《潜书·抑尊》)。虽为抽象的平等论,但对等级制度与禁欲主义是大胆的否定,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作有《衡书》九十七篇,后改名为《潜书》。另有《圃亭集》、《春秋述传》等,已佚。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唐甄(1630—1704) 清初思想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达州人。长于吴江。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宗阳明良知之学,但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不讲事功,认为“事功”出于“心性”的修养,“心性”修养应表现为“事功”,两者是相互结合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还提出忠孝仁义诸道德都可以“致人于死”,都可以“成祟”的论点,对封建道德进行了批判。在经济上主张“富民”,认为“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潜书·考功》)。又说:“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潜书·宗孟》)著作有《衡书》九十七篇,后改名为《潜书》。另有《圃亭集》《春秋述传》等,已佚。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