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M • mín • 民
词条 | 民俗 |
释义 | 民俗 民俗(mín sú) 指民间的风俗习惯。如:民俗学。《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 出处:语词卷 • M • mín • 民 民俗 民俗学、民间文学刊物。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主办。1928年3月创刊,为周刊。先后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任编辑,1930年4月出至第110期时休刊。1933年3月复刊后,由容肇祖编辑,出至第123期后改为季刊,由杨成志、钟敬文编辑,出至2卷第8期停刊。该刊大量刊载民间文学作品、民俗资料以及有关研究、评论、通讯和消息等资料和论文,对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资料的积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民间文学 • 团体 刊物 著作 民俗 人类社会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现象。它是民众群体不成文、程式化的规矩。广义上是一门关于民众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学问,是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相的学问。从人类文化意识结构看,是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为各类学科提供了原始雏形。具有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服务性的特征。同时具有法约性、软控性、本位偏移性的功能。 出处:民族卷 • 民俗学 民俗 民间社会传承生活文化事象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既蕴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里,又表现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传统中。包括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民俗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并始终受一定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民族社会学 民俗(folk lore) 某一文化中的社会规范或传统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均存在,具有典型的社会性。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心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