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满语音译。早期满族贵族的爵位名,复数为“贝子”。后来贝勒、贝子成为清代封爵中两个不同等级的封号。参见“贝子
❸”。
出处:语词卷 • B • bèi • 贝
词条 | 贝勒 |
释义 | 贝勒 贝勒(bèi lè) ❶贝饰的马勒。《仪礼·既夕礼》:“缨辔贝勒,县于衡。”郑玄注:“贝勒,贝饰勒。” ❷满语音译。早期满族贵族的爵位名,复数为“贝子”。后来贝勒、贝子成为清代封爵中两个不同等级的封号。参见“贝子 ❸”。 出处:语词卷 • B • bèi • 贝 贝勒(Bel)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帕尔米拉(Palmyra,在今叙利亚大马士革东北)的主神。其名源出于阿卡得语,原意为“主”,本为恩利勒的称号,后亦为马尔杜克和阿舒尔所取得。帕尔米拉的贝勒神庙以丰富的宗教雕塑著称。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巴比伦宗教 贝勒 满语音译。清封爵名。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多罗贝勒”次之。后金时,努尔哈赤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贝勒(习称四大贝勒),佐理国政,权势极大。崇德元年(1636年),定封爵,置贝勒于亲王、郡王下,位三等。崇德以前的贝勒,实即后来的亲王。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东北地区 贝勒(Pierre Bayle,1647—1706) 法国作家、哲学家。1668年皈依天主教,两年后改信基督教新教,并移居日内瓦。1675年在色当任哲学教师,1681年移居鹿特丹,教授哲学和历史。1682年发表《关于1680年彗星的各种想法》,以破除迷信为借口,涉及玄学和神学问题,提出思想自由乃至不信教的自由。同年发表《评曼堡的加尔文教义史》。1684年创办文学月刊《文坛消息》,在荷兰发行。1685年发表抨击性文章《路易十四统治下的天主教法国》,因此被迫离开讲坛。后潜心撰写《历史批评辞典》(4卷),于1695—1697年出版,成为现代历史批评的先驱。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法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