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商 商( shānɡ) ❶贩卖货物。如:经商。也指从事商业的人。如:小商小贩。参见“商贾”。 ❷商量。如:有事面商。《后汉书·宦者传论》:“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李贤注:“商谓商略也。” ❸五音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参见“五音 ❶”。 ❹指秋季。杜甫《七月三日停午已后》诗:“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已末。”参见“商秋”。 ❺漏刻。古代漏壶中箭上所刻的度数。《仪礼·士昏礼》贾公彦疏:“郑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 ❻古星名,即心宿。《左传·昭公元年》:“故辰为商星。” ❼古部落名。子姓。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市南),商乃由此得名。传到汤,灭夏桀,建立商朝。从契到汤,共十四代。 ❽朝代名。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传至纣,被周武王攻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相当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 ❾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商始祖契所居。由地名成为国族名。商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后,周人改称商为殷,而商人自称则仍为商,故殷都亦称中商。 ❿数学名词。一数除以不为零的数的结果称为“商”。 ⓫姓。出处:语词卷 • S • shānɡ • 商 商 ❶古部落名。子姓。始祖名契,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商乃由此得名。传到孙相土时,势力达到今渤海一带。相土三世孙冥,善于治水。冥子王亥,从事畜牧业。传到汤,灭夏桀,建立商朝。从契到汤,共十四代。 ❷朝代名。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农业比较发达,已用多种谷类酿酒,手工业已能铸造精美青铜器和烧制白陶,交换也较前扩大,出现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传至纣,被周武王攻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相当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商 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商始祖契所居。由地名成为国族名。商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后,周人改称商为殷,而商人自称则仍为商,故殷都亦称中商。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地 名 • 邑聚、市镇 商 一数除以不为零的数的结果称为“商”。参见“除法”。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数 学 • 算 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