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佛教名词。感是感召,应是应现。佛教谓众生对佛有所愿望(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感召佛菩萨应现而得到满足,故曰感应。《正法华经·光瑞品》:“无数佛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此。”《三藏法数》卷三十七:“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
出处:语词卷 • G • ɡǎn • 感
词条 | 感应 |
释义 | 感应 感应(ɡǎn yìnɡ) ❶交感相应。《易·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❷佛教名词。感是感召,应是应现。佛教谓众生对佛有所愿望(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感召佛菩萨应现而得到满足,故曰感应。《正法华经·光瑞品》:“无数佛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此。”《三藏法数》卷三十七:“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 出处:语词卷 • G • ɡǎn • 感 感应 佛教名词。感是感召,应是应现。佛教谓众生对佛有所愿望(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感召佛菩萨应现而得到满足,故曰感应。《正法华经·光瑞品》:“无数佛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此。”《三藏法数》卷三十七:“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